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9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光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第15-16页
    1.3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历史第16-18页
    1.4 氮化碳的概述第18-36页
        1.4.1 氮化碳的结构第18-19页
        1.4.2 g-C_3N_4的制备第19-22页
        1.4.3 氮化碳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第22-29页
        1.4.4 影响g-C_3N_4光催化活性的因素及改性第29-36页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第36-39页
第2章 实验原料与表征方法第39-44页
    2.1 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9-41页
        2.1.1 化学试剂第39-40页
        2.1.2 仪器设备第40-41页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41-44页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1页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1页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1页
        2.2.4 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TG-DSC)第41页
        2.2.5 X-射线衍射仪(XRD)第41页
        2.2.6 N_2物理-脱附吸附测试第41-42页
        2.2.7 红外光谱(FT-IR)第42页
        2.2.8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第42页
        2.2.9 荧光光谱(PL)第42页
        2.2.10 固体核磁第42页
        2.2.11 元素分析第42页
        2.2.12 表面光电压第42页
        2.2.13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42-44页
第3章 氧化银/氮化碳和有序介孔碳/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4-70页
    3.1 前言第44-45页
    3.2 Ag_2O/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5-57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45-46页
        3.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46-51页
        3.2.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51-57页
    3.3 有序介孔碳/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57-68页
        3.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57-58页
        3.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58-64页
        3.3.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64-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原位硬模板法制备介孔氮化碳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70-93页
    4.1 前言第70-71页
    4.2 单氰胺为前驱体制备介孔g-C_3N_4第71-81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71页
        4.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71-77页
        4.2.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77-81页
    4.3 尿素为前驱体制备高产率介孔g-C_3N_4第81-91页
        4.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81页
        4.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81-88页
        4.3.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88-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气泡模板法制备介孔氮化碳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93-120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盐酸胍为前驱体制备介孔g-C_3N_4第93-105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93-94页
        5.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94-101页
        5.2.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101-105页
    5.3 铵盐气泡模板制备介孔g-C_3N_4第105-118页
        5.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105页
        5.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105-112页
        5.3.3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112-115页
        5.3.4 气泡模板法普适性的研究第115-118页
    5.4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6章 Ag_2CrO_4/介孔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120-133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120-121页
    6.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121-126页
    6.4 催化性能研究及催化机理讨论第126-132页
    6.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结论第133-134页
创新点第134页
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6-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个人简历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少光周期激光场中非次序双电离关联电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注塑永磁体磁通量自动检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