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2 医学图像配准概述 | 第16-20页 |
1.2.1 医学图像配准模型 | 第16-17页 |
1.2.2 医学图像配准的关键技术 | 第17-20页 |
1.3 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0-24页 |
1.3.1 基于参数模型的配准 | 第21页 |
1.3.2 基于非参数模型的配准 | 第21-23页 |
1.3.3 李群与微分同胚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4 四元数代数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 第24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4-25页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理论背景知识 | 第27-38页 |
2.1 拓扑空间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 第27-29页 |
2.2 微分流形中的基本概念 | 第29-31页 |
2.2.1 微分流形 | 第29-30页 |
2.2.2 黎曼流形 | 第30-31页 |
2.3 李群和李代数 | 第31-36页 |
2.3.1 李群相关概念 | 第32页 |
2.3.2 李群结构的线性化 | 第32-36页 |
2.4 几何代数中的四元数 | 第36-37页 |
2.4.1 四元数的定义和表示 | 第36页 |
2.4.2 四元数的性质和运算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微分同胚的局部自适应拓扑保持配准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微分同胚空间的拓扑保持 | 第38-40页 |
3.3 流形学习与流形的局部线性化 | 第40-44页 |
3.3.1 流形学习中的邻域及拓扑问题 | 第40-43页 |
3.3.2 邻域的局部线性逼近 | 第43-44页 |
3.4 局部自适应拓扑保持 | 第44-48页 |
3.4.1 微分同胚Demons模型 | 第44-46页 |
3.4.2 局部自适应拓扑保持模型 | 第46-48页 |
3.5 实验与分析 | 第48-59页 |
3.5.1 MR成像原理简介 | 第48-49页 |
3.5.2 评价标准 | 第49页 |
3.5.3 构造正定对称的图像特征 | 第49-50页 |
3.5.4 实验结果与算法比较 | 第50-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基于四元数代数的弥散张量图像的仿射配准 | 第60-82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弥散张量图像 | 第60-64页 |
4.2.1 DT成像原理 | 第61-63页 |
4.2.2 弥散特性指标 | 第63-64页 |
4.3 DT图像仿射配准中的张量重定向问题 | 第64-66页 |
4.4 基于四元数代数的DT图像仿射配准算法 | 第66-72页 |
4.4.1 弥散张量、四元数代数和群旋转 | 第66-67页 |
4.4.2 规范式下的仿射配准 | 第67-70页 |
4.4.3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闭式解 | 第70-72页 |
4.5 实验与分析 | 第72-81页 |
4.5.1 DT数据获取 | 第72-74页 |
4.5.2 DT数据预处理 | 第74页 |
4.5.3 评估标准 | 第74-75页 |
4.5.4 实验结果和算法分析 | 第75-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基于相似性测度学习的多模态配准 | 第82-97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2 基于学习的多模态配准问题 | 第83-89页 |
5.2.1 构造图像动态空间结构 | 第83-85页 |
5.2.2 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 | 第85-86页 |
5.2.3 学习相似性测度 | 第86-89页 |
5.3 实验与分析 | 第89-95页 |
5.3.1 仿真数据实验 | 第89-91页 |
5.3.2 临床数据实验 | 第91-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7-98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