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13-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现代化及现代化都市 | 第13-14页 |
·城市风貌 | 第14页 |
·现代化都市的特征 | 第14-16页 |
·国外学者观点 | 第14页 |
·国内学者观点 | 第14-15页 |
·现代化都市共同特征 | 第15-16页 |
·现代化都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16-21页 |
·国际通用现代化大都市指标体系 | 第16-18页 |
·本文采用的现代化大都市确认指标 | 第18-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国内外大都市风貌建设现状 | 第22-29页 |
·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国际综合型大都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页 |
·国际典型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分析 | 第22-24页 |
·国内大都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国内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国内现代化都市中城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我国现代化都市城市风貌发展方向 | 第29-40页 |
·城市整体意向的控制 | 第29-32页 |
·城市总体形象与风貌 | 第29-30页 |
·城市意向及空间设计元素 | 第30-31页 |
·打造合理的城市交通网 | 第31-32页 |
·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 第32-34页 |
·建立生态安全框架 | 第32页 |
·临重要生态斑块边界的建设控制 | 第32-33页 |
·构建大型景观廊道 | 第33-34页 |
·合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 第34-37页 |
·产业的分类 | 第34-35页 |
·合理产业结构判断标准 | 第35-37页 |
·城市历史文化与公共艺术 | 第37-39页 |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掘与沉淀 | 第37-38页 |
·注重公共及私人艺术的发展与结合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渝北区城市现代化及风貌建设发展研究 | 第40-59页 |
·渝北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40-44页 |
·渝北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40页 |
·渝北区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 第40-42页 |
·渝北区城市发展SWOT 分析 | 第42-44页 |
·渝北区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 第44-49页 |
·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 第44-45页 |
·发展高级服务业以彰显都市繁荣 | 第45-46页 |
·发展以生态宜居为导向的都市区 | 第46-47页 |
·发展绿色智能以体现城市装备的现代化 | 第47-48页 |
·发挥交通优势作为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催化剂 | 第48页 |
·塑造城市气质凸显城市现代化的美丽 | 第48-49页 |
·渝北区双龙大道风貌打造实施策略研究 | 第49-53页 |
·改善双龙大道建筑形象,旧貌换新颜 | 第50页 |
·疏通城市干道,改善交通现状 | 第50-51页 |
·升级业态,提升城市品位 | 第51-52页 |
·打造特色城市地标,凸显城市气质 | 第52-53页 |
·渝北区城市现代化及风貌建设发展建议 | 第53-58页 |
·提高城市对外交流能力,扩大城市的地区及国际影响力 | 第53-54页 |
·促进第三产业与研发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 第54-55页 |
·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居住的要求 | 第55-56页 |
·保障城市运行的设备与技术现代化、智能化 | 第56页 |
·优化城市交通,达到资源的充分流通 | 第56-57页 |
·创造现代化的城市整体形态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