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非线性双模近似 | 第10-13页 |
1.1.1 玻色约瑟夫森结 | 第10-11页 |
1.1.2 非线性玻色约瑟夫森结 | 第11-13页 |
1.2 三势阱中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 第13-18页 |
1.2.1 三量子点中电子的输运 | 第13-14页 |
1.2.2 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输运 | 第14-15页 |
1.2.3 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 | 第15-17页 |
1.2.4 考虑次近邻相互作用的偶极玻色子的基态性质和相变 | 第17-18页 |
1.3 三势阱研究意义及本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双方势阱的非线性玻色约瑟夫森结的修正 | 第20-32页 |
2.1 单势阱能级和波函数求解 | 第20-22页 |
2.1.1 半无限深势阱基态能量和基态波函数求解 | 第20-21页 |
2.1.2 有限深势阱基态能量和波函数的求解 | 第21-22页 |
2.2 对称双方势阱的能谱及其波函数 | 第22-25页 |
2.3 对称双势阱的非线性玻色约瑟夫森结的修正 | 第25-30页 |
2.3.1 非线性双模近似模型 | 第25-26页 |
2.3.2 势垒宽度对动力学的影响 | 第26-30页 |
2.3.2.1 约瑟夫森振荡 | 第26-27页 |
2.3.2.2 宏观量子自俘获 | 第27-28页 |
2.3.2.3 弱耦合强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学 | 第28-29页 |
2.3.2.4 势垒宽度对宏观量子自俘获的非线性临界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对称三方势阱中的三模近似 | 第32-42页 |
3.1 三方势阱模型及其能谱 | 第32-34页 |
3.2 两个隧穿过程和能级形成的原理 | 第34-39页 |
3.3 隧穿项的新定义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总结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54页 |
承诺书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