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方法及思维导视图 | 第15-18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3.1 本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3.2 本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1.3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与地方债券发行需求 | 第25-26页 |
2.2.2 财政联邦理论与地方债券规模扩大 | 第26-27页 |
2.2.3 金融生态理论与地方债券信用风险影响 | 第27-29页 |
2.2.4 理论小结 | 第29-30页 |
3 地方政府债券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30-31页 |
3.1.1 地方政府债券与城投债 | 第30-31页 |
3.1.2 本文研究的地方政府债券含义的界定 | 第31页 |
3.2 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历史归纳 | 第31-34页 |
3.2.1 既无内债也无外债 | 第31页 |
3.2.2 中央财政转贷地方 | 第31-32页 |
3.2.3 中央代发和自主发债试点 | 第32-33页 |
3.2.4 全面发行地方债 | 第33-34页 |
3.3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现状分析 | 第34-41页 |
3.3.1 发行规模 | 第34-37页 |
3.3.2 运行机制 | 第37-39页 |
3.3.3 监管机制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分析 | 第42-54页 |
4.1 信用风险与非信用风险 | 第42-46页 |
4.1.1 非信用风险 | 第42-44页 |
4.1.2 信用风险 | 第44-46页 |
4.2 信用风险来源 | 第46-49页 |
4.2.1 宏观的政治体制环境 | 第46-47页 |
4.2.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结构 | 第47-48页 |
4.2.3 数据统计及信息披露 | 第48-49页 |
4.3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 第49-53页 |
4.3.1 Creditmetrics模型 | 第50页 |
4.3.2 KMV模型 | 第50-52页 |
4.3.3 KMV模型与Creditmetrics模型比较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 第54-76页 |
5.1 KMV模型引入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研究 | 第54-58页 |
5.1.1 KMV模型的可行性 | 第54-55页 |
5.1.2 KMV模型的原理 | 第55-56页 |
5.1.3 KMV模型的公式推导 | 第56-58页 |
5.2 全国各省地方财政收支相关实证分析 | 第58-68页 |
5.2.1 时间序列模型与地方财政收入 | 第59-63页 |
5.2.2 测算增长率及波动率 | 第63-65页 |
5.2.3 推算可担保财政收入 | 第65-68页 |
5.3 信用风险测算 | 第68-75页 |
5.3.1 计算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 | 第68-70页 |
5.3.2 比较安全发债规模与实际发债规模 | 第70-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6-80页 |
6.1 实证结论 | 第76-7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 第86-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