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6页 |
(一)案例回顾 | 第10-11页 |
(二)案件争议的问题 | 第11-13页 |
(三)担保公司反担保问题概述 | 第13-16页 |
1.担保公司的概念 | 第13页 |
2.本担保与反担保的区别 | 第13-14页 |
3.担保公司反担保的特殊性 | 第14-16页 |
二、担保公司反担保的结构体系重思 | 第16-21页 |
(一)反担保体系构架 | 第16-17页 |
1.担保公司反担保体系概念 | 第16页 |
2.反担保体系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二)反担保体系的核心:从属性问题 | 第17-21页 |
1.反担保从属性的误区 | 第17-19页 |
2.反担保从属性误区的走出 | 第19-21页 |
三、担保公司反担保方式问题 | 第21-27页 |
(一)担保公司反担保方式的类型 | 第21-23页 |
1.担保公司反担保方式之人保 | 第21-22页 |
2.担保公司反担保方式之物保 | 第22-23页 |
(二)人保与物保并存的处理 | 第23-27页 |
1.人保与物保并存的理论学说 | 第23-24页 |
2.我国关于人保与物保并存的立法 | 第24-25页 |
3.担保公司人保与物保并存问题认识的误区与应然的处理规则 | 第25-27页 |
四、担保公司反担保问题解决的未来展望 | 第27-31页 |
(一)反担保制度专门立法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二)反担保制度实行的具体措施 | 第28-31页 |
1.建立担保财产独立流通渠道 | 第28-29页 |
2.担保登记制度的建设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