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金属纳米片—分子—金属膜三明治体系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25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表面等离激元第9-15页
        1.2.1 金属中表面等离激元的产生及其基本特性第9-12页
        1.2.2 表面等离激元的分类第12-14页
        1.2.3 表面等离激元在电磁场增强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 理论计算-有限时域差分法(FDTD)第15页
    1.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第15-16页
    1.5 等离激元的新运用-等离子体驱动表面催化反应第16-17页
    1.6 等离子体驱动表面催化反应研究背景第17-23页
    1.7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第23-25页
        1.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1.7.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4-25页
2 实验材料的制备及样品的表征技术第25-27页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第25-26页
        2.1.1 金纳米三角片和金纳米颗粒的合成第25页
        2.1.2 Au膜的制备第25页
        2.1.3 Au纳米三角片-单分子层-Au膜三明治结构的制备第25页
        2.1.4 Au纳米颗粒-Au纳米片-单分子层-Au膜结构的制备第25-26页
    2.2 样品的表征技术第26-27页
        2.2.1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第26页
        2.2.2 拉曼光谱仪第26页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6-27页
3 Au nanoplate-molecule-film三明治结构的催化反应第27-39页
    3.1 水平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film结构的催化反应(4NBT转化成DMAB)第28-30页
    3.2 竖直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film结构的催化反应(4NBT转化成DMAB)第30-31页
    3.3 竖直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film结构的催化反应(PATP转化成DMAB)第31-33页
    3.4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3.4.1 水平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 gap间的电场分布第34-35页
        3.4.2 竖直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 gap间的电场分布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金属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第39-47页
    4.1 颗粒辅助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及其电场分布第40-41页
    4.2 不同形状颗粒辅助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及其电场分布第41-43页
    4.3 纳米片厚度、颗粒半径对封装结构分子拉曼信号强度的影响第43-44页
    4.4 颗粒辅助不同分子的封装结构信号的获取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油田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下一篇:变频调速工况下潜油电泵内流场特性数值研究及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