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 肝癌的治疗及其免疫抑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基于PEI-PLGA阳离子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1 阳离子给药系统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 第12-14页 |
2.2 PEI-PLGA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 | 第14-15页 |
3 肝靶向配体——甘草次酸的选择依据 | 第15-17页 |
4 模型药物的选择 | 第17-20页 |
4.1 羟基喜树碱的抗癌作用 | 第18页 |
4.2 CpG ODN的免疫抗癌作用 | 第18-20页 |
5 研究工作的提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GA-PEI-PLGA的合成及其肝肾毒性考察 | 第21-3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1-22页 |
1.1 仪器 | 第21页 |
1.2 试药 | 第21-22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28页 |
2.1 GA-PEI-PLGA的合成 | 第22-23页 |
2.2 PEI-PLGA和GA-PEI-PLGA中PLGA、GA取代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 PEI-PLGA和GA-PEI-PLGA质子缓冲能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 聚合物纳米粒的肝肾毒性 | 第25-28页 |
3.实验讨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CpG/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 第31-49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1-32页 |
1.1 仪器 | 第31-32页 |
1.2 试药 | 第32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2-45页 |
2.1 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制备 | 第32-38页 |
2.2 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试验 | 第38-41页 |
2.3 CpG/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制备 | 第41-43页 |
2.4 CpG/HCPT/GA-PEI-PLGA纳米粒粒径及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3-45页 |
2.5 CpG/HCPT/GA-PEI-PLGA纳米粒形态观察 | 第45页 |
3 实验讨论 | 第45-49页 |
第四章 CpG/HCPT/GA-PEI-PLGA纳米粒的体外活性研究 | 第49-6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9-50页 |
1.1 仪器 | 第49页 |
1.2 试药 | 第49-50页 |
1.3 实验细胞株 | 第5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0-56页 |
2.1 溶液的配制 | 第50-51页 |
2.2 细胞复苏 | 第51页 |
2.3 细胞传代 | 第51页 |
2.4 细胞抑制实验 | 第51-54页 |
2.5 RAW264.7 细胞免疫刺激活性实验 | 第54-5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6-63页 |
3.1 载药纳米粒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56-57页 |
3.2 载药纳米粒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57-60页 |
3.3 载药纳米粒对SPC-A-1 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60-61页 |
3.4 载药纳米粒对RAW264.7 细胞免疫刺激活性 | 第61-63页 |
4 实验讨论 | 第63-66页 |
第五章 HCPT/GA-PEI-PLGA纳米粒小鼠体内分布实验 | 第66-7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6-67页 |
1.1 仪器 | 第66页 |
1.2 试药 | 第66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66-6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7-76页 |
2.1 样品处理 | 第67页 |
2.2 HCPT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67-73页 |
2.3 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实验 | 第73-76页 |
3 实验讨论 | 第76-7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1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