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延性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概况第11-14页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国外研究第11-13页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国内研究第13-14页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延性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钢混结构的延性第17-23页
    2.1 概述第17页
    2.2 延性的概念第17-19页
    2.3 延性指标第19-20页
        2.3.1 曲率延性系数第19-20页
        2.3.2 位移延性系数第20页
    2.4 位移延性比与曲率延性比的关系第20-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力理论分析第23-39页
    3.1 概述第23页
    3.2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极限受弯承载力理论公式推导第23-26页
        3.2.1 理论公式推导第24-26页
    3.3 基于弯矩曲率法的新型外包钢组合梁受弯承载力全过程分析第26-31页
        3.3.1 基本假定第26-27页
        3.3.2 条带单元划分第27-28页
        3.3.3 单元计算第28-29页
        3.3.4 弯矩曲率理论算法第29-31页
    3.4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分析第31-33页
    3.5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纵向受剪承载力分析第33-38页
        3.5.1 纵向剪切破坏机理第34页
        3.5.2 混凝土抗剪强度第34-36页
        3.5.3 抗剪连接件强度第36-37页
        3.5.4 纵向水平抗剪承载力理论公式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第39-57页
    4.1 概述第39页
    4.2 试件设计第39-41页
    4.3 试验材料第41-43页
        4.3.1 混凝土力学性能第41页
        4.3.2 U型外包钢力学性能第41-42页
        4.3.3 钢筋力学性能第42-43页
    4.4 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第43-45页
    4.5 试验结果和分析第45-56页
        4.5.1 试验现象分析第45-47页
        4.5.2 荷载位移曲线第47-50页
        4.5.3 沿截面高度应变分布曲线第50-51页
        4.5.4 弯矩曲率曲线第51-53页
        4.5.5 试验结果分析第53-55页
        4.5.6 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对比情况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有限元模拟第57-71页
    5.1 概述第57页
    5.2 有限元分析法介绍第57-62页
        5.2.1 单元的选取第58-59页
        5.2.2 本构关系第59-62页
    5.3 有限元建模第62-65页
    5.4 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第65-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新型外包钢组合梁延性及受力分析第71-81页
    6.1 概述第71页
    6.2 新型外包钢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第71-74页
        6.2.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71-72页
        6.2.2 钢梁屈服强度的影响第72-73页
        6.2.3 翼缘宽度的影响第73-74页
    6.3 新型外包钢组合梁延性性能的影响因素第74-78页
        6.3.1 外包钢强度的影响第74-75页
        6.3.2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75-76页
        6.3.3 混凝土翼缘板宽度的影响第76-77页
        6.3.4 结果分析第77-78页
    6.4 新型外包钢组合梁延性理论分析第78-80页
    6.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4页
    7.1 总结第81-82页
    7.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织物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薄板及其抗冲切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超声波测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