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2 雷达信号模拟器总体设计方案 | 第14-22页 |
2.1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第14-16页 |
2.1.1 模拟雷达信号类型 | 第14页 |
2.1.2 频率特性 | 第14页 |
2.1.3 重频特性 | 第14页 |
2.1.4 脉宽特性 | 第14页 |
2.1.5 脉内特性 | 第14页 |
2.1.6 模拟雷达天线特性 | 第14-15页 |
2.1.7 功放输出功率 | 第15页 |
2.1.8 天线指标 | 第15页 |
2.1.9 模拟雷达信号数量 | 第15页 |
2.1.10 信号质量 | 第15页 |
2.1.11 无线遥控 | 第15页 |
2.1.12 软件操作系统 | 第15页 |
2.1.13 接口 | 第15-16页 |
2.1.14 供电 | 第16页 |
2.1.15 连续工作时间 | 第16页 |
2.1.16 环境要求 | 第16页 |
2.2 设计思路 | 第16-17页 |
2.3 基本组成 | 第17页 |
2.4 基本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5 结构和面板 | 第18-20页 |
2.6 软件设计 | 第20-22页 |
2.6.1 功能 | 第20页 |
2.6.2 软件模块构成 | 第20页 |
2.6.3 人机界面 | 第20-22页 |
3 控制电路板技术设计 | 第22-53页 |
3.1 功能描述 | 第22页 |
3.2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2-26页 |
3.2.1 雷达参数解算和排序模块 | 第22-24页 |
3.2.2 控制信号产生模块 | 第24-26页 |
3.3 接口定义 | 第26-28页 |
3.4 硬件框图 | 第28-29页 |
3.5 电路板设计 | 第29-53页 |
3.5.1 电源电路 | 第29-30页 |
3.5.2 时钟电路 | 第30-31页 |
3.5.3 复位电路 | 第31页 |
3.5.4 串口电路 | 第31-32页 |
3.5.5 FPGA电路 | 第32-38页 |
3.5.6 DSP电路 | 第38-39页 |
3.5.7 配置电路 | 第39-40页 |
3.5.8 工作原理概述 | 第40页 |
3.5.9 程序设计 | 第40-50页 |
3.5.10 数据输入接口 | 第50-51页 |
3.5.11 数据输出接口 | 第51-53页 |
4 可靠性、可维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性和安全性设计 | 第53-58页 |
4.1 可靠性设计 | 第53-55页 |
4.1.1 可靠性指标 | 第53页 |
4.1.2 可靠性组成及框图 | 第53页 |
4.1.3 可靠性模型 | 第53-54页 |
4.1.4 可靠性预计 | 第54页 |
4.1.5 可靠性设计及控制 | 第54-55页 |
4.2 维修性设计 | 第55-56页 |
4.2.1 维修性指标 | 第55页 |
4.2.2 模块化设计 | 第55页 |
4.2.3 故障的检测与定位 | 第55-56页 |
4.2.4 可达性设计 | 第56页 |
4.2.5 可更换性设计 | 第56页 |
4.2.6 维修性保证措施 | 第56页 |
4.3 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56-57页 |
4.3.1 接地设计 | 第56页 |
4.3.2 屏蔽设计 | 第56页 |
4.3.3 滤波设计 | 第56-57页 |
4.4 测试性及安全性设计 | 第57-58页 |
4.4.1 测试性 | 第57页 |
4.4.2 安全性 | 第57-58页 |
5 性能测试 | 第58-64页 |
5.1 对频率的检验 | 第58-59页 |
5.2 对重频参数的检验 | 第59-60页 |
5.3 对脉宽参数的检验 | 第60页 |
5.4 对脉内特性的检验 | 第60-61页 |
5.5 对模拟雷达天线特性的检验 | 第61页 |
5.6 对输出信号功率的检验 | 第61-62页 |
5.7 对输出信号质量的检验 | 第62页 |
5.8 对接口形式的检验 | 第62-63页 |
5.9 对电源和功耗的检验 | 第63页 |
5.10 对连续运行时间的检验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