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丙烯概述 | 第10页 |
1.2 丙烯的氧化工艺 | 第10-15页 |
1.2.1 丙醛的生产工艺 | 第11-12页 |
1.2.2 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 | 第12-13页 |
1.2.3 丙酮的生产工艺 | 第13-14页 |
1.2.4 丙烯醛的生产工艺 | 第14-15页 |
1.3 钛硅分子筛 | 第15-17页 |
1.3.1 钛硅分子筛简介 | 第15-16页 |
1.3.2 钛硅分子筛的合成 | 第16-17页 |
1.4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 第17-20页 |
1.4.1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18页 |
1.4.2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应用 | 第18-20页 |
1.5 论文选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2.1 TS-1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浸渍法制备Au/TS-1催化剂 | 第22页 |
2.2.3 NaOH沉积-沉淀法制备Au/TS-1催化剂 | 第22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2-23页 |
2.3.2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 第23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3页 |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3页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页 |
2.3.6 NH_3-TPD测试 | 第23页 |
2.3.7 氮气物理吸附(BET) | 第23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3-25页 |
2.4.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2.4.2 产物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 Au/TS-1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反应性能的评价 | 第25-52页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3.2 反应条件的考察 | 第25-27页 |
3.2.1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25-26页 |
3.2.2 空速的考察 | 第26-27页 |
3.3 不同载体对催化剂Au/TS-1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1 NaOH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TS-1催化剂 | 第27-28页 |
3.3.2 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Au/TS-1催化剂 | 第28-29页 |
3.4 制备条件对浸渍法制备的Au/TS-1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3.4.1 浸渍比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2 浸渍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3 焙烧气氛的影响 | 第31页 |
3.4.4 浸渍压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 制备条件对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TS-1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1 沉积-沉淀pH的影响 | 第32页 |
3.5.2 沉积-沉淀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3.6 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33-34页 |
3.7 氢气对丙烯选择氧化反应的作用 | 第34-35页 |
3.8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50页 |
3.8.1 NH_3-TPD表征 | 第35-36页 |
3.8.2 FT-IR光谱研究 | 第36-37页 |
3.8.3 XRD表征 | 第37-41页 |
3.8.4 UV-Vis表征 | 第41-45页 |
3.8.5 SEM表征 | 第45-46页 |
3.8.6 TEM表征 | 第46-49页 |
3.8.7 BET表征 | 第49-50页 |
3.8.8 ICP表征 | 第50页 |
3.9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