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自媒体《罗辑思维》的传播效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相关概念阐述第12-13页
        1.2.1 自媒体第12页
        1.2.2 《罗辑思维》简介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罗辑思维》的传播要素分析第16-23页
    2.1 传播主体第17-18页
        2.1.1 魅力人格体——罗振宇第17页
        2.1.2 主创团队第17-18页
        2.1.3 知识拆迁队第18页
    2.2 传播内容第18-21页
        2.2.1 视频脱口秀节目第18-20页
        2.2.2 微信60s语音第20页
        2.2.3 社群活动第20-21页
    2.3 传播媒介第21-23页
        2.3.1 《罗辑思维》官方微博第21-22页
        2.3.2 罗振宇的个人微博第22页
        2.3.3 传受模式第22-23页
    2.4 受众分析第23页
        2.4.1 受众特征第23页
        2.4.2 《罗辑思维》会员制第23页
3 《罗辑思维》的传播效果分析第23-37页
    3.1 问卷调查设计第24-25页
        3.1.1 题项设计第24-25页
        3.1.2 发放范围与样本选择第25页
        3.1.3 研究问题第25页
    3.2 调查结果分析第25-37页
        3.2.1 数据分析方法第25-26页
        3.2.2 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26-27页
        3.2.3 受访者《罗辑思维》的使用情况第27-28页
        3.2.4 《罗辑思维》对受访者的传播效果第28-30页
        3.2.5 不同类型受访者对《罗辑思维》传播效果的交叉分析第30-37页
4 《罗辑思维》传播中的问题及成因第37-41页
    4.1 存在问题第37-39页
        4.1.1 视频节目话题的深度不够第37-38页
        4.1.2 受众社群活动参与不足第38-39页
        4.1.3 缺乏与受众的线上互动第39页
    4.2 成因分析第39-41页
        4.2.1 主讲人对话题理解不够第39-40页
        4.2.2 受众身份及地区的限制性第40-41页
        4.2.3 社群服务理念与机制的匮乏第41页
5 提升《罗辑思维》传播效果的策略及启示第41-45页
    5.1 提升《罗辑思维》传播效果的策略第41-43页
        5.1.1 深入挖掘知识,提供多种角度第41-42页
        5.1.2 开放社群活动,着眼细节内容第42页
        5.1.3 增加互动交流,完善服务机制第42-43页
    5.2 对自媒体发展的启示第43-45页
        5.2.1 打造自媒体人为“魅力人格体”第43页
        5.2.2 提供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容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A 《罗辑思维》传播效果的调查问卷第48-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贵州高速公路典型刚构桥设计施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