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空间钢构架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桩基承台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二桩厚承台试验研究 | 第17-43页 |
·试验概况 | 第17-26页 |
·试验目的 | 第17页 |
·试件设计和制作 | 第17-22页 |
·加载方法及加载过程 | 第22-23页 |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 第23-26页 |
·二桩厚承台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 | 第26-35页 |
·主要试验结果 | 第26页 |
·试验过程描述 | 第26-33页 |
·二桩厚承台破坏形态分析 | 第33-35页 |
·二桩厚承台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承台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35-37页 |
·剪跨段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37-38页 |
·纵向钢筋、钢构架的应力分析 | 第38-40页 |
·二桩厚承台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桩基厚承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3-52页 |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厚承台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有限元计算单元 | 第43-44页 |
·结构边界处理 | 第44页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44-46页 |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46-47页 |
·混凝土的流动法则 | 第47页 |
·混凝土的开裂准则 | 第47页 |
·加载与求解 | 第47页 |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厚承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7-51页 |
·承台内部应力分布云图分析 | 第48-50页 |
·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桩基厚承台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63页 |
·冲垮比对厚承台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第52-57页 |
·改变承台有效高度h0 | 第52-54页 |
·改变桩中心至柱边的距离 | 第54-57页 |
·配筋形式对桩基厚承台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三桩和四桩厚承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58-62页 |
·试件设计 | 第58-6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厚承台传力模型与承载力计算分析 | 第63-76页 |
·空间桁架模型进行结构计算的方法及已有研究成果 | 第63-68页 |
·空间桁架模型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基本假定 | 第63页 |
·混凝土结构分区及B 区的设计方法 | 第63-65页 |
·建立结构的空间桁架模型与内力计算 | 第65页 |
·结点的强度验算及钢筋锚固 | 第65-68页 |
·用空间桁架模型进行结构设计分析的注意事项 | 第68-69页 |
·建立原则 | 第68页 |
·压杆的简化 | 第68-69页 |
·空间桁架模型计算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 第69页 |
·空间桁架模型的合理性判别 | 第69页 |
·空间钢构架混凝土厚承台的计算方法 | 第69-76页 |
·拉杆高度 | 第70页 |
·压杆高度 | 第70-71页 |
·桩基厚承台计算方法 | 第71-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