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透明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简介 | 第11-13页 |
| 1.2.1 ITO透明电极 | 第11-12页 |
| 1.2.2 其他种类的透明电极 | 第12-13页 |
| 1.3 银纳米线制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4 银纳米线劣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5 银纳米线电极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5.1 银纳米线间的连接点重要性 | 第16-17页 |
| 1.5.2 银纳米线电极可靠性防护技术研究 | 第17-18页 |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0-29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2.2 试验设备 | 第20-24页 |
| 2.2.1 制备银纳米线墨水设备 | 第20-21页 |
| 2.2.2 透明电极制备及添加防护层设备 | 第21-22页 |
| 2.2.3 可靠性试验设备 | 第22页 |
| 2.2.4 形貌及性能表征设备 | 第22-24页 |
| 2.3 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 2.3.1 银纳米线的合成与墨水制备 | 第24-26页 |
| 2.3.2 银纳米线电极的制备及防护 | 第26-27页 |
| 2.3.3 银纳米线电极劣化试验 | 第27-29页 |
| 第3章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29-44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多元醇法制备长银纳米线及表征 | 第29-38页 |
| 3.2.1 乙二醇预处理对制备银纳米线的影响 | 第30页 |
| 3.2.2 反应温度对制备银纳米线的影响 | 第30-32页 |
| 3.2.3 反应时间对制备银纳米线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2.4 CuCl_2浓度对制备银纳米线的影响 | 第33-35页 |
| 3.2.5 长银纳米线形成机制 | 第35-38页 |
| 3.3 高性能的银纳米线墨水的制备 | 第38-41页 |
| 3.4 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41-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劣化行为研究 | 第44-60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无水乙醇中银纳米线的劣化 | 第44-47页 |
| 4.3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高温高湿劣化试验 | 第47-53页 |
| 4.3.1 劣化试验设计 | 第47-48页 |
| 4.3.2 透明电极在高温高湿劣化试验中的性能变化 | 第48-49页 |
| 4.3.3 银纳米线在高温高湿劣化试验中的显微形貌变化 | 第49-53页 |
| 4.4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光致劣化试验 | 第53-56页 |
| 4.4.1 劣化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 4.4.2 透明电极在光致劣化试验中的性能变化 | 第54-55页 |
| 4.4.3 银纳米线在光致劣化试验中的显微形貌变化 | 第55-56页 |
| 4.5 银纳米线的瑞利不稳定性分析 | 第56-5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银纳米线透明电极可靠性防护 | 第60-69页 |
| 5.1 引言 | 第60页 |
| 5.2 PEDOT:PSS防护层防护方案的设计 | 第60-62页 |
| 5.2.1 中性PEDOT:PSS(PH4083)薄膜的制备 | 第60-61页 |
| 5.2.2 掺杂二甲基亚砜的中性PEDOT:PSS(PH4083)薄膜制备 | 第61-62页 |
| 5.3 PEDOT:PSS防护层防护效果表征与防护机制研究 | 第62-6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