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颗粒堆积结构对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工程性质影响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4-3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7页
        1.2.1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测定研究现状第18-25页
        1.2.2 粗粒土的土体结构类型研究现状第25-28页
        1.2.3 粗粒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现状第28-37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研究框架第37-39页
        1.3.1 论文主要工作第37-38页
        1.3.2 论文研究框架第38-39页
第2章 超粒径粗粒土的孔隙特征分析及最大干密度测定方法研究第39-62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超粒径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下的粗粒土孔隙特征分析第39-40页
    2.3 超粒径颗粒孔隙比的二元平面几何计算模型第40-43页
    2.4 测定超粒径粗粒土标准干密度的实体表面间隙法第43-44页
    2.5 试验验证第44-60页
        2.5.1 试验设计第44-47页
        2.5.2 试验数据第47-57页
        2.5.3 二元结构粒径比对超粒径孔隙比的影响探讨第57-59页
        2.5.4 实体表面间隙法的适用范围探讨第59-60页
    2.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3章 粗粒土的土体结构类型测定方法及高速铁路级配碎石填料的土体结构类型特性分析第62-79页
    3.1 引言第62页
    3.2 土体结构类型测定的分界粒径-体积填充原理第62-65页
        3.2.1 分界粒径的测定第62-64页
        3.2.2 填充颗粒填充密实程度的测定第64-65页
    3.3 测定粗粒土的土体结构类型的分界粒径-体积填充法第65-67页
    3.4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土体结构类型测试第67-76页
        3.4.1 级配碎石填料的代表土样制备第67页
        3.4.2 级配上限值对应土样的土体结构类型测定第67-69页
        3.4.3 级配中值对应土样的土体结构类型测定第69-71页
        3.4.4 级配下限值对应土样的土体结构类型测定第71-74页
        3.4.5 级配碎石填料的土体结构类型特征分析第74-76页
    3.5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多层结构体系的功能组合探讨第76-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4章 基于颗粒细观运动特点的粗粒土抗剪强度形成机理及压实性能探讨第79-100页
    4.1 引言第79页
    4.2 土颗粒的细观运动规律与宏观抗剪强度指标关系探讨第79-80页
    4.3 试验验证第80-95页
        4.3.1 试验设计第80-83页
        4.3.2 试验数据第83-89页
        4.3.3 嵌固颗粒翻越运动与宏观结构力分量关系分析第89-91页
        4.3.4 自由颗粒滑移滚动与宏观内摩擦分量关系分析第91-92页
        4.3.5 剪切过程中的抗剪强度分量变化规律分析第92-94页
        4.3.6 嵌固颗粒嵌挤咬合作用强度分析第94-95页
    4.4 粗粒土填料压实性能的内在机制探讨第95-98页
    4.5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5章 基于概率统计法的粗粒土嵌固颗粒运动规律分析第100-136页
    5.1 引言第100页
    5.2 单个嵌固颗粒翻越运动模型分析第100-103页
    5.3 嵌固颗粒组翻越运动的统计分析第103-123页
        5.3.1 嵌固特征关键参数的概率分布第103-107页
        5.3.2 均匀粒径粗粒土的嵌固颗粒组翻越运动统计分析第107-118页
        5.3.3 非均匀粒径粗粒土的嵌固颗粒组翻越运动统计分析第118-123页
    5.4 嵌固颗粒翻越运动统计规律的宏观力学响应分析第123-127页
    5.5 试验验证第127-135页
        5.5.1 试样嵌固颗粒翻越运动的统计分析第127-133页
        5.5.2 试样嵌固颗粒翻越运动的试验验证分析第133-135页
    5.6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结论与展望第136-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0页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效TiO2介孔薄膜染料敏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男男性接触HIV感染人群疾病进展过程中HBV合并感染的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