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滞育的概念与分类 | 第14-15页 |
1.1.1 滞育的概念 | 第14页 |
1.1.2 滞育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 滞育的过程 | 第15-18页 |
1.2.1 前滞育期 | 第15-16页 |
1.2.2 滞育期 | 第16-18页 |
1.2.3 后滞育期 | 第18页 |
1.3 滞育的生理 | 第18-20页 |
1.3.1 滞育激素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2 滞育的储备生理 | 第19页 |
1.3.3 滞育的代谢生理 | 第19-20页 |
1.4 家蚕滞育机制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4.1 家蚕滞育差异基因研究 | 第20-21页 |
1.4.2 滞育激素受体研究 | 第21页 |
1.4.3 热休克蛋白参与的调节机制研究 | 第21-22页 |
1.4.4 磷酸化相关的调节机制研究 | 第22-2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5.1 问题的提出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1.5.3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家蚕滞育关联基因蛹期转录组差异分析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3 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2.3.1 转录组测序数据概要 | 第33页 |
2.3.2 卵巢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33页 |
2.3.3 KEGG与GO注释及富集分析 | 第33-35页 |
2.4 讨论 | 第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3章 家蚕产滞育卵组与产非滞育卵组差异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0-47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7页 |
3.3.1 总RNA质量检验 | 第47页 |
3.3.2 目的片段PCR的检测 | 第47页 |
3.3.3 质粒标准品鉴定结果 | 第47页 |
3.3.4 标准曲线的构建 | 第47-50页 |
3.3.5 选取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50-57页 |
3.4 讨论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基于RNAi技术的家蚕滞育关联基因功能验证 | 第60-68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0-64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4.3.1 dsRNA的合成 | 第64页 |
4.3.2 dsRNA对家蚕子代滞育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 讨论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