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

黄东海细粒沉积物中百年尺度高分辨总有机碳时间序列与储碳机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陆架海的碳循环第11-16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6-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0-28页
    2.1 黄东海海区概况第20-21页
    2.2 实验耗材和实验仪器第21-22页
    2.3 研究方法第22-28页
第三章 南黄海细粒沉积区百年尺度总有机碳的时间序列第28-39页
    3.1 前言第28-29页
    3.2 研究背景与样品采集第29-30页
    3.3 研究结果第30-32页
    3.4 讨论第32-37页
    3.5 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东海内陆架沉积有机碳埋藏对三峡和葛洲坝蓄水的响应第39-49页
    4.1 前言第39-40页
    4.2 研究背景与样品采集第40-41页
    4.3 研究结果第41-43页
    4.4 讨论第43-48页
    4.5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南黄海细粒沉积区百年尺度总氮的时间序列第49-62页
    5.1 前言第49-51页
    5.2 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第51-52页
    5.3 研究结果第52-54页
    5.4 讨论第54-61页
    5.5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东海闽浙沉积物中微生物对储碳的作用第62-74页
    6.1 前言第62-64页
    6.2 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第64页
    6.3 研究结果第64-69页
    6.4 讨论第69-72页
    6.5 小结第72-74页
第七章 结语第74-77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创新点第75页
    7.3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94页
附录第94-139页
    附录1主要专业术语及其英文对照第94-96页
    附录2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第96-97页
    附录3南黄海沉积物柱 H43 中总有机碳测量值(TOCmar)、总有机碳校正值(TOCcor)和黑碳(BC)含量第97-102页
    附录4南黄海沉积物柱H44中总有机碳测量值(TOCmea)、总有机碳校正值(TOCcor)和黑碳(BC)含量第102-107页
    附录5 南黄海沉积物柱H43和H44柱中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测量值(δ13Cmar)和校正值(δ13Ccor)第107-112页
    附录6南黄海沉积物柱H43中陆源有机碳比例(fter)和含量(TOCter)及海源有机碳比例(fmar)和含量(TOCmar)第112-117页
    附录7南黄海沉积物柱H44中陆源有机碳比例(fter)和含量(TOCter)及海源有机碳比例(fmar)及含量(TOCmar)第117-122页
    附录8闽浙泥质沉积带DH5-1 柱中总有机碳测量值(TOCmea )和校正值(TOCcor)、TOC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测量值(?13Cmea)与校正值(?13Ccor)及陆源TOC (TOCter)和海源TOC(TOCter)的含量第122-135页
    附录9南黄海沉积物柱H43和H44中总氮(TN)含量及其稳定氮同位素比值第135-138页
    附录10博士生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带及双频小型化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
下一篇:埕岛油田液控式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