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4页 |
| (四)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6页 |
| 一、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概述 | 第16-25页 |
| (一) 学业评价的含义 | 第16-17页 |
| 1. 评价 | 第16页 |
| 2. 学业评价 | 第16-17页 |
| (二)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特点 | 第17-20页 |
| 1. 针对性 | 第17-18页 |
| 2. 思想内化性 | 第18-19页 |
| 3. 行为外显性 | 第19页 |
| 4. 影响深远性 | 第19-20页 |
| (三)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的分类 | 第20-25页 |
| 1.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 第20-22页 |
| 2.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 第22-23页 |
| 3. 必修模块评价和选修模块评价 | 第23-25页 |
| 二、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 (一) 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 | 第25页 |
| (二) 诊断思想政治课学习问题 | 第25-26页 |
| (三)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 第26页 |
| (四) 拓宽师生沟通交流的渠道 | 第26-27页 |
| (五) 提供后续教学的现实依据 | 第27-28页 |
| 三、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策略 | 第28-41页 |
| (一)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内容 | 第28-30页 |
| 1. 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评价 | 第28页 |
| 2. 对知识运用和实践的评价 | 第28页 |
| 3.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 第28-29页 |
| 4. 对学习情感和方式的评价 | 第29-30页 |
| (二)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原则 | 第30-31页 |
| 1. 客观公正原则 | 第30页 |
| 2. 全面可行原则 | 第30-31页 |
| 3. 主体发展原则 | 第31页 |
| (三)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 第31-41页 |
| 1. 课业考试的方式 | 第32-33页 |
| 2. 课堂提问的方式 | 第33-34页 |
| 3. 课堂练习与检测 | 第34-35页 |
| 4. 课堂表现即时评价 | 第35-36页 |
| 5. 日常行为表现评价 | 第36-37页 |
| 6. 实践过程和成果评价 | 第37-38页 |
| 7. 作业设计和成果评价 | 第38-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6页 |
| 后记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