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1.2 皮层脑电信号介绍 | 第19-22页 |
1.3 癫痫发作的自动标记 | 第22-24页 |
1.4 癫痫病灶的定位 | 第24-26页 |
1.5 大脑功能区实时定位 | 第26-27页 |
1.6 癫痫手术治疗辅助技术 | 第27-30页 |
1.7 癫痫发作的机制 | 第30-32页 |
1.8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基于递归最大熵率的癫痫发作自动快速标记 | 第34-48页 |
2.1 引言 | 第34-36页 |
2.2 被试者与脑电数据采集 | 第36-37页 |
2.3 基于递归图的最大熵率计算方法 | 第37-41页 |
2.3.1 计算符号化递归图 | 第37-41页 |
2.3.2 计算符号化递归图的最大熵 | 第41页 |
2.4 癫痫发作的自动标记 | 第41-46页 |
2.5 讨论 | 第46-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谱分解电流源密度分析的癫痫病灶定位 | 第48-60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被试者与脑电数据采集 | 第49页 |
3.3 电流源密度分析方法 | 第49-52页 |
3.3.1 传统电流源密度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3.3.2 基于谱分解的电流源密度分析方法 | 第50-52页 |
3.4 癫痫病灶定位分析 | 第52-57页 |
3.5 讨论 | 第57-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基于小波相干的大脑功能区实时定位 | 第60-83页 |
4.1 引言 | 第60-62页 |
4.2 蒙特卡洛小波相干计算方法 | 第62-70页 |
4.2.1 创建小波相干矩阵 | 第62页 |
4.2.2 生成代理数据 | 第62-63页 |
4.2.3 Morlet小波变换 | 第63-64页 |
4.2.4 使用代理数据的小波变换计算小波相干 | 第64-65页 |
4.2.5 GPU加速的蒙特卡洛小波变换 | 第65-70页 |
4.3 蒙特卡洛小波相干的仿真分析 | 第70-74页 |
4.3.1 蒙特卡洛小波相干中代理数据的数量对结果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2 蒙特卡洛小波相干中噪声与原始数据的方差率()对结果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3 GPU加速的蒙特卡洛小波相干计算效率分析 | 第73-74页 |
4.4 大脑功能区定位研究 | 第74-80页 |
4.4.1 被试者与脑电数据采集 | 第74-75页 |
4.4.2 事件相关电位实验设计 | 第75页 |
4.4.3 事件相关电位数据截取标准与预处理 | 第75-76页 |
4.4.4 语言功能区定位 | 第76-78页 |
4.4.5 文本认知功能区定位 | 第78-80页 |
4.5 讨论 | 第80-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面向癫痫手术的可视化技术 | 第83-98页 |
5.1 引言 | 第83-85页 |
5.2 BFM工具包开发 | 第85-88页 |
5.2.1 开发环境 | 第85页 |
5.2.2 BFM工作流程 | 第85-86页 |
5.2.3 BFM核心技术 | 第86页 |
5.2.4 BFM扩展接口与文件 | 第86-87页 |
5.2.5 BFM下载及安装 | 第87-88页 |
5.3 BFM工具使用 | 第88-94页 |
5.3.1 BFM主要功能概述 | 第88-89页 |
5.3.2 大脑模型可视化控制 | 第89页 |
5.3.3 颅内电极电位与调整 | 第89-91页 |
5.3.4 脑网络连接分析 | 第91-93页 |
5.3.5 局部脑区特征分析 | 第93-94页 |
5.3.6 其他辅助功能与结果导出 | 第94页 |
5.4 讨论 | 第94-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6章 基于临界理论的癫痫发作机制分析 | 第98-111页 |
6.1 引言 | 第98-99页 |
6.2 被试者与脑电数据采集 | 第99-100页 |
6.3 临界状态指数计算方法 | 第100-101页 |
6.3.1 基于谐小波变换的功率谱计算 | 第100页 |
6.3.2 基于功率谱的幂律分析与H指数计算 | 第100-101页 |
6.4 癫痫皮层脑电信号的动态分析 | 第101-109页 |
6.4.1 三种典型皮层脑电信号的幂律分布 | 第101-103页 |
6.4.2 局部脑区皮层脑电信号的幂律动态变化 | 第103-105页 |
6.4.3 多脑区皮层脑电信号的幂律动态变化 | 第105-109页 |
6.5 讨论 | 第109-11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