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塑料薄膜开口剂的研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塑料薄膜开口剂 | 第10-14页 |
| ·塑料薄膜的粘连 | 第10-11页 |
| ·开口剂的作用机理 | 第11页 |
| ·开口剂的发展 | 第11-12页 |
| ·传统开口剂的分类 | 第12-13页 |
| ·开口剂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二氧化硅塑料薄膜开口剂 | 第14-17页 |
| ·二氧化硅的基本物性 | 第14-15页 |
| ·二氧化硅开口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 ·塑料薄膜用开口剂的性能要求 | 第16-17页 |
| ·二氧化硅塑料薄膜开口剂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 ·物理法 | 第17页 |
| ·沉淀法 | 第17-18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8页 |
| ·微乳液法 | 第1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31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原理 | 第22-24页 |
| ·实验方案 | 第24-26页 |
| ·实验流程 | 第24页 |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吸油值测定 | 第26-27页 |
| ·加热减量测定 | 第27页 |
| ·灼烧减量测定 | 第27-28页 |
| ·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 第28页 |
| ·二氧化硅粒度分布测定 | 第28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页 |
| ·环境扫描电镜分析 | 第28页 |
| ·热重分析 | 第28-29页 |
| ·比表面积测定 | 第2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 ·实验设计方法 | 第29-31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71页 |
| ·探索性实验 | 第31-33页 |
| ·搅拌速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 ·老化过程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乙醇洗涤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33-44页 |
| ·反应Ⅱ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反应Ⅱ硫酸浓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4页 |
| ·水玻璃浓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Ⅱ终点pH值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水玻璃滴加速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底液浓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添加剂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Ⅰ硫酸浓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Ⅰ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反应Ⅰ硫酸滴加速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老化pH值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 ·老化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老化时间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反应Ⅰ正交实验 | 第44-47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及综合指标分析 | 第45-46页 |
| ·验证实验 | 第46-47页 |
| ·老化过程正交实验 | 第47-50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及综合指标分析 | 第48-50页 |
| ·验证实验 | 第50页 |
| ·反应Ⅱ正交实验 | 第50-55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及综合指标分析 | 第51-53页 |
| ·验证实验 | 第53-55页 |
| ·正交实验小结 | 第55-57页 |
| ·干燥方式的影响实验 | 第57-60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实验 | 第60-63页 |
| ·样品表征 | 第63-68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65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5-66页 |
| ·SEM图分析 | 第66-67页 |
| ·粒度测定结果 | 第67-68页 |
| ·热重分析 | 第68页 |
| ·样品的物性数据 | 第68-71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