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视角第10页
    (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内容第10-11页
    (三)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成果第11-14页
绪论第14-25页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5-17页
        1.理论意义第15-16页
        2.实践意义第16-17页
    (二)本选题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1.文献研究法第17页
        2.对比分析法第17-18页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第18页
    (三)本选题研究的重难点第18-19页
        1.研究重点第18-19页
        2.研究难点第19页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有益探索第19页
        2.创新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视角第19-20页
        3.拓展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知路径第20页
    (五)相关概念阐释第20-25页
        1.发展第20-21页
        2.五大发展理念第21-22页
        3.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第22-25页
一、五大发展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形成背景第25-32页
    (一)主要国际背景第25-27页
        1.主要国际经济背景第25-26页
        2.主要国际政治背景第26-27页
        3.国际科技文化发展背景第27页
    (二)主要国内背景第27-32页
        1.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第28-29页
        2.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第29-30页
        3.社会群体与个体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第30-32页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发展过程第32-38页
    (一)孕育萌芽阶段: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第32-34页
        1.孕育萌芽阶段的划分依据第32-34页
        2.孕育萌芽阶段的时间跨度第34页
        3.孕育萌芽阶段的主要表现第34页
    (二)基本形成阶段: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期间第34-36页
        1.基本形成阶段的划分依据第35页
        2.基本形成阶段的时间跨度第35-36页
        3.基本形成阶段的主要表现第36页
    (三)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第36-38页
        1.成熟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第37页
        2.成熟发展阶段的时间跨度第37页
        3.成熟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第37-38页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内容体系第38-50页
    (一)创新发展理念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第38-41页
        1.创新发展理念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凸显第39页
        2.创新发展理念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第39-40页
        3.创新发展理念对人的生存发展适应能力的提升第40-41页
    (二)协调发展理念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第41-43页
        1.协调发展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机会公平第41-42页
        2.协调发展理念强调对人的资源均衡配置第42-43页
        3.协调发展理念要求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第43页
    (三)绿色发展理念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第43-45页
        1.绿色发展理念在尊重自然中的人学思想第43-44页
        2.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44页
        3.绿色发展理念关注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第44-45页
    (四)开放发展理念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第45-47页
        1.开放发展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第45-46页
        2.开放发展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进步第46页
        3.开放发展理念缩小世界性区域发展差异第46-47页
    (五)共享发展理念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第47-50页
        1.共享发展理念以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第47-48页
        2.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人人参与发展第48页
        3.共享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了人的发展的历史性第48-50页
四、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现实价值第50-54页
    (一)理论价值第50-51页
        1.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宝库的丰富第50页
        2.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发展第50-51页
        3.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第51页
    (二)实践意义第51-54页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第51-52页
        2.对中国教育及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意义第52页
        3.树立了世界人学新理念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不同地区要素贡献率比较研究
下一篇: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