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16页 |
1.1.1 视觉时代 | 第13页 |
1.1.2 电影与建筑的艺术共性 | 第13-14页 |
1.1.3 商业综合体 | 第14-16页 |
1.2 课题研究的缘起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20-23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视觉体验与电影的关联性解读 | 第23-37页 |
2.1 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1.1 商业综合体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1.2 建筑形态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3 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2 建筑的视觉体验 | 第25-29页 |
2.2.1 视觉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2.2.2 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3 电影化叙事法 | 第29-32页 |
2.3.1 电影化叙事的内涵 | 第29页 |
2.3.2 电影化叙事三阶段 | 第29-30页 |
2.3.3 蒙太奇与长镜头 | 第30-32页 |
2.3.4 电影的时空构成 | 第32页 |
2.4 视觉体验、商业综合体、电影叙事法的关联性解读 | 第32-36页 |
2.4.1 商业综合体的视觉化倾向和情感诉求 | 第32-33页 |
2.4.2 建筑视觉体验与电影叙事的关联性解读 | 第33-35页 |
2.4.3 视觉体验、商业综合体和电影叙事法三者的关联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电影化视觉体验 | 第37-99页 |
3.1 剧作——视觉体验的编排 | 第37-71页 |
3.1.1 情节——视觉要素 | 第37-48页 |
3.1.2 主题意蕴——视觉体验的逻辑组织性和主动选择性 | 第48-65页 |
3.1.3 结构风格——视觉体验的组织和控制 | 第65-71页 |
3.2 拍摄——场景的构思与设计 | 第71-85页 |
3.2.1 场景的定义及活力特征 | 第72-77页 |
3.2.2 场景的类型及构成手法 | 第77-85页 |
3.2.3 场景的选择 | 第85页 |
3.4 剪辑——场景的组接 | 第85-97页 |
3.4.1 连续式蒙太奇 | 第87-88页 |
3.4.2 平行式蒙太奇 | 第88-91页 |
3.4.3 交叉式蒙太奇 | 第91-93页 |
3.4.4 重复式蒙太奇 | 第93-95页 |
3.4.5 积累式蒙太奇 | 第95页 |
3.4.6 错觉式蒙太奇 | 第95-9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4章 商业综合体的调研与实践 | 第99-116页 |
4.1 电影与商业综合体叙事方式的案例分析比较 | 第99-106页 |
4.1.1 概况 | 第99-100页 |
4.1.2 剧作 | 第100-103页 |
4.1.3 拍摄 | 第103-105页 |
4.1.4 剪辑 | 第105-106页 |
4.2 阳狮广场 | 第106-110页 |
4.2.1 视觉体验的编排 | 第106-108页 |
4.2.2 场景的构思与设计 | 第108-109页 |
4.2.3 场景的组接 | 第109-110页 |
4.3 中铁西南总部基地 | 第110-115页 |
4.3.1 视觉体验的编排 | 第110-112页 |
4.3.2 场景的构思与设计 | 第112-114页 |
4.3.3 场景的组接 | 第114-11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附录Ⅰ | 第122-130页 |
附录Ⅱ | 第130-1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