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网络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1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渊源与发展第9-19页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渊源第9-13页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第9-11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第11-13页
   ·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第13-19页
     ·毛泽东的群众观第13-14页
     ·邓小平的人民观第14-15页
     ·江泽民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15-17页
     ·胡锦涛论以人为本第17-19页
2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第19-26页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性第19-23页
     ·顺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趋势的要求第19-20页
     ·网络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第20-21页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第21页
     ·落实新时期群众路线不可或缺的手段第21-22页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第22-23页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意义第23-26页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第23页
     ·有利于改善和增强网络时代的党群关系第23-24页
     ·落实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第24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第24-25页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第25-26页
3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基本内容第26-33页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理论层面的丰富与发展第26-29页
     ·观念的转变第26-27页
     ·主体的丰富第27页
     ·途径的拓宽第27-28页
     ·内容的丰富第28-29页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实践形式的丰富与发展第29-33页
     ·政府积极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沟通渠道第29-30页
     ·公民积极参与网络议政平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第30-31页
     ·领导干部运用网络执政平台,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31-33页
4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3-37页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的问题第33-35页
     ·民意来源和可信度的局限第33-34页
     ·网上办公有名无实的局限第34页
     ·网络道德法律法规的局限第34-35页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网民数量和素质影响民意的可信度第35页
     ·网络政府形同虚设影响办事效率第35-36页
     ·网络环境监管不力影响网络秩序第36-37页
5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对策思考第37-44页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民参与范围第37-38页
   ·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第38-39页
   ·加强网络道德宣传建设,营造网络良好环境第39-40页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网络问政秩序第40-41页
   ·规范网络制度环境建设,使网络问政制度化第41-44页
     ·建立公众监督的问责机制第41-42页
     ·建立高效透明的反馈机制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与著作情况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陈独秀从崇拜康梁改良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下一篇:论党在中央苏区对革命激情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