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

量子通信协议设计与安全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9-11页
English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量子通信协议设计研究现状第15-22页
        1.2.1 量子隐形传态第15-17页
        1.2.2 量子密钥分配第17-19页
        1.2.3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第19-21页
        1.2.4 量子秘密比较第21页
        1.2.5 量子秘密查询第21-22页
    1.3 量子通信协议安全性研究现状第22-27页
        1.3.1 协议安全性证明第22-24页
        1.3.2 基于攻防的协议安全性分析第24-27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第27-31页
第二章 量子隐形传态协议设计第31-49页
    2.1 基于GHZ-like态的任意n比特量子隐形传态协议设计第32-40页
        2.1.1 协议流程第32-33页
        2.1.2 证明及讨论第33-39页
        2.1.3 向最佳可控的量子隐形传态协议转变第39-40页
    2.2 基于Cluster态的量子隐形传态协议设计第40-45页
        2.2.1 Liu2014协议概述第41-42页
        2.2.2 简化协议流程第42-44页
        2.2.3 协议扩展第44-45页
    2.3 小结第45-49页
第三章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设计与安全性研究第49-69页
    3.1 Pavi?i? 攻击分析及其防御方案设计第49-59页
        3.1.1 Wójick攻击介绍第49-52页
        3.1.2 Pavi?i? 攻击分析第52-56页
        3.1.3 对Pavi?i? 攻击的防御方案设计第56-58页
        3.1.4 对中间人攻击和信息泄露问题的讨论第58-59页
    3.2 基于GHZ态和六粒子最大纠缠态的带认证量子对话协议设计第59-66页
        3.2.1 Borras态简介第60-61页
        3.2.2 协议流程第61-63页
        3.2.3 协议安全性分析第63-66页
    3.3 小结第66-69页
第四章 量子秘密比较协议设计与安全性研究第69-85页
    4.1 两方量子秘密比较协议安全性研究第69-74页
        4.1.1 Lin2014协议概述第70-71页
        4.1.2 对Lin2014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71-72页
        4.1.3 改进措施第72-74页
    4.2 基于单光子和集体检测的量子秘密比较协议安全性研究第74-77页
        4.2.1 Liu2013协议概述第74-75页
        4.2.2 对Liu2013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75-77页
        4.2.3 改进措施第77页
    4.3 基于六粒子最大纠缠态的量子秘密比较协议设计第77-84页
        4.3.1 相关工作概述第77-81页
        4.3.2 协议流程第81-82页
        4.3.3 协议正确性与安全性分析第82-84页
    4.4 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量子秘密查询协议设计与安全性研究第85-97页
    5.1 基于反事实QKD的量子秘密查询协议安全性研究第85-93页
        5.1.1 CQPQ2013协议概述第86-89页
        5.1.2 反事实木马攻击第89-91页
        5.1.3 改进措施的讨论第91-93页
    5.2 基于第三方的反事实量子秘密查询协议设计第93-96页
        5.2.1 协议流程第93-95页
        5.2.2 安全性分析第95-96页
    5.3 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7-101页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第97-99页
    6.2 工作展望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轨低频超宽带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阵列测向的稀疏超分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