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双核酞菁—分子筛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硫化物在燃油中的主要类型及危害第12-14页
        1.2.1 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第12-13页
        1.2.2 国内外对硫含量的排放限制第13-14页
        1.2.3 硫化物的危害第14页
    1.3 脱硫技术第14-20页
        1.3.1 加氢脱硫第14-16页
        1.3.2 吸附脱硫第16-17页
        1.3.3 生物脱硫第17-18页
        1.3.4 萃取脱硫第18-19页
        1.3.5 氧化脱硫第19-20页
    1.4 酞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第20-23页
        1.4.1 酞菁化合物的简介第20-21页
        1.4.2 改性的酞菁化合物第21-23页
    1.5 ZSM-5分子筛的改性及应用第23-25页
        1.5.1 分子筛简介第23页
        1.5.2 ZSM-5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质第23-25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设想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32页
第二章 氨基取代的双核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第32-44页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2-33页
    2.2 液相法合成硝基取代的双核金属酞菁第33-34页
        2.2.1 Cu_2(PcTN)_2的合成第33页
        2.2.2 Ni_2(PcTN)_2的合成第33页
        2.2.3 Zn_2(PcTN)_2的合成第33-34页
        2.2.4 Co_2(PcTN)_2的合成第34页
        2.2.5 Fe_2(PcTN)_2的合成第34页
        2.2.6 Mn_2(PcTN)_2的合成第34页
    2.3 双核金属酞菁的表征第34-38页
        2.3.1 硝基酞菁的IR表征第34-36页
        2.3.2 硝基酞菁的UV-vis表征第36-38页
    2.4 氨基取代的双核金属酞菁的合成第38-39页
        2.4.1 Cu_2(PcTA)_2的合成第38页
        2.4.2 Ni_2(PcTA)_2的合成第38页
        2.4.3 Zn_2(PcTA)_2的合成第38页
        2.4.4 Co_2(PcTA)_2的合成第38-39页
        2.4.5 Fe_2(PcTA)_2的合成第39页
        2.4.6 Mn_2(PcTA)_2的合成第39页
    2.5 双核金属酞菁的表征第39-42页
        2.5.1 氨基酞菁的IR表征第39-41页
        2.5.2 氨基酞菁的UV-vis表征第41-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三章 改性HZSM-5分子筛与氨化酞菁键合HZSM-5分子筛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第44-60页
    3.1 试剂和仪器第44页
    3.2 W-HZSM-5的合成第44-45页
    3.3 W-HZSM-5的表征第45-49页
        3.3.1 W-HZSM-5的IR表征第45页
        3.3.2 W-HZSM-5的XRD表征第45-46页
        3.3.3 W-HZSM-5的SEM表征第46页
        3.3.4 W-HZSM-5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46-49页
        3.3.5 W-HZSM-5的ICP表征第49页
    3.4 氯硅烷化的W-HZSM-5的合成第49页
    3.5 氯硅烷化的W-HZSM-5的表征第49-50页
        3.5.1 氯硅烷化的分子筛的IR表征第49-50页
        3.5.2 氯硅烷化的分子筛的XRD表征第50页
    3.6 化学键合法得到的催化剂第50-51页
        3.6.1 铜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Cu_2(PcAN)_2-W-HZSM-5)第50-51页
        3.6.2 镍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Ni_2(PcAN)_2-W-HZSM-5)第51页
        3.6.3 锌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Zn_2(PcAN)_2-W-HZSM-5)第51页
        3.6.4 钴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Co_2(PcAN)_2-W-HZSM-5)第51页
        3.6.5 铁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Fe_2(PcAN)_2-W-HZSM-5)第51页
        3.6.6 锰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Mn_2(PcAN)_2-W-HZSM-5)第51页
    3.7 键合的脱硫催化剂的表征第51-57页
        3.7.1 酞菁键合的分子筛的IR表征第51-53页
        3.7.2 酞菁键合的分子筛的XRD表征第53-54页
        3.7.3 酞菁键合的分子筛的SEM表征第54-55页
        3.7.4 酞菁键合的分子筛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55-56页
        3.7.5 酞菁键合的分子筛的TEM表征第56页
        3.7.6 酞菁键合的分子筛的XPS表征第56-57页
    3.8 本章小结第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第四章 浸渍法合成酞菁分子筛催化剂及表征第60-70页
    4.1 试剂和仪器第60页
    4.2 最佳负载量的探究第60-61页
        4.2.1 理论负载量(质量比0.2)第60页
        4.2.2 理论负载量(质量比0.4)第60页
        4.2.3 理论负载量(质量比0.6)第60页
        4.2.4 理论负载量(质量比0.8)第60-61页
    4.3 实际负载量的探究第61页
    4.4 焙烧温度的探究第61-62页
    4.5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第62-63页
        4.5.1 浸渍的铜酞菁分子筛(Cu_2(PcTN)_2-W-HZSM-5)第62页
        4.5.2 浸渍的镍酞菁分子筛(Ni_2(PcAN)_2/W-HZSM-5)第62页
        4.5.3 浸渍的锌酞菁分子筛(Zn_2(PcAN)_2/W-HZSM-5)第62页
        4.5.4 浸渍的钴酞菁分子筛(Co_2(PcAN)_2/W-HZSM-5)第62页
        4.5.5 浸渍的铁酞菁分子筛(Fe_2(PcAN)_2/W-HZSM-5)第62页
        4.5.6 浸渍的锰酞菁分子筛((Mn_2(PcAN)_2/W-HZSM-5)第62-63页
    4.6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第63-68页
        4.6.1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的IR表征第63-64页
        4.6.2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的XRD表征第64-65页
        4.6.3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的SEM表征第65-66页
        4.6.4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66-67页
        4.6.5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HRTEM表征第67页
        4.6.6 浸渍的酞菁分子筛的XPS表征第67-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五章 负载型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第70-86页
    5.1 试剂及仪器第70页
    5.2 H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第70-71页
    5.3 W-H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最优理论负载量的探究)第71页
    5.4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第71-72页
        5.4.1 Cu-HZSM-5/MCM-41的合成第71页
        5.4.2 Ni-HZSM-5/MCM-41的合成第71页
        5.4.3 Zn-HZSM-5/MCM-41的合成第71页
        5.4.4 Co-HZSM-5/MCM-41的合成第71页
        5.4.5 Fe-HZSM-5/MCM-41的合成第71页
        5.4.6 Mn-HZSM-5/MCM-41的合成第71-72页
    5.5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表征第72-79页
        5.5.1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IR表征第72-73页
        5.5.2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XRD表征第73-75页
        5.5.3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SEM表征第75-76页
        5.5.4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76-78页
        5.5.5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XPS表征第78页
        5.5.6 过渡金属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ICP表征第78-79页
    5.6 键合法合成酞菁铜复合分子筛(Cu_2(PcAN)_2-W-HZSM-5/MCM-41)第79-80页
        5.6.1 氯硅烷化的W-HZSM-5/MCM-41的合成第79页
        5.6.2 氯硅烷化的W-HZSM-5/MCM-41的表征第79-80页
        5.6.3 铜酞菁键合的脱硫催化剂(Cu_2(PcAN)_2-W-HZSM-5/MCM-41)第80页
    5.7 浸渍法合成酞菁铜复合分子筛(Cu_2(PcTN)_2/W-HZSM-5/MCM-41)第80页
    5.8 酞菁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表征第80-84页
        5.8.1 酞菁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IR表征第80-81页
        5.8.2 酞菁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XRD表征第81页
        5.8.3 酞菁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SEM表征第81-82页
        5.8.4 酞菁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N_2吸附脱附表征第82-83页
        5.8.5 酞菁负载的复合分子筛的XPS表征第83-84页
    5.9 本章小结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六章 负载型催化剂的脱硫测试第86-102页
    6.1 试剂与仪器第86页
    6.2 实验过程第86-88页
        6.2.1 模拟油品的配制第86页
        6.2.2 脱硫测试装置图第86-87页
        6.2.3 标准曲线的配制第87-88页
        6.2.4 脱硫率的计算第88页
    6.3 脱硫测试实验第88页
        6.3.1 空白脱硫实验第88页
        6.3.2 浸渍W的HZSM-5分子筛的脱硫测试第88页
    6.4 通过键合法合成的酞菁分子筛催化剂的脱硫性能第88-90页
    6.5 通过浸渍法合成的酞菁分子筛催化剂的脱硫性能第90-92页
    6.6 负载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的脱硫性能第92-94页
    6.7 结果与讨论第94-100页
        6.7.1 动力学测试第94-96页
        6.7.2 最佳负载量的探究第96-97页
        6.7.3 最佳反应温度的探究第97页
        6.7.4 最佳反应时间的探究第97页
        6.7.5 重复使用讨论第97-98页
        6.7.6 催化剂对T,BT,DBT的脱硫性能对比第98页
        6.7.7 反应产物和反应过程第98-99页
        6.7.8 反应机理的探究第99-100页
    6.8 本章小结第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总结和展望第102-103页
    论文总结第102页
    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02-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3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味地黄丸对900MHz电磁辐射致大鼠睾丸损伤的影响
下一篇:宣通三焦、活血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中CD2AP和Podocin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