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引言 | 第11-12页 |
2、家蚕天然有色茧资源 | 第12-13页 |
3、生产有色茧的方法 | 第13-15页 |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转基因手段 | 第13-14页 |
·利用有色茧资源培育天然有色茧品种 | 第14-15页 |
·将色素添加在饲料中生产有色茧 | 第15页 |
4、家蚕天然有色茧形成机理 | 第15-19页 |
·色素(黄酮类色素、类胡萝卜素)在家蚕体内的吸收与转运 | 第15-17页 |
·有色茧控制基因及表达 | 第17-19页 |
5、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桑叶荧光色素在家蚕体内的转移 | 第20-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0页 |
·薄层色谱 | 第20-21页 |
·蚕体荧光物质的抽提 | 第21页 |
·桑叶荧光物的抽提 | 第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桑叶薄板层析 | 第21-22页 |
·层析条件优化 | 第22-23页 |
·茧壳荧光物质的薄层层析 | 第23-24页 |
·桑叶、家蚕荧光物质的薄层层析 | 第24-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添食色素对家蚕生理变化的影响 | 第28-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 | 第2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8页 |
·SDS-PAGE 蛋白质电泳的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家蚕饲养方法 | 第29页 |
·添食色素浓度 | 第29-30页 |
·添食方法 | 第30页 |
·添食设计 | 第30页 |
·取样 | 第30页 |
·家蚕血液电导率测定 | 第30页 |
·家蚕血液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家蚕血液蛋白质SDS-PAGE | 第30页 |
·家蚕茧壳荧光物质薄层层析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家蚕血液电导率分析 | 第30-31页 |
·家蚕血液蛋白含量分析 | 第31-32页 |
·添食色素在蚕体内的分布 | 第32-34页 |
·丝腺 | 第32-33页 |
·血液 | 第33-34页 |
·蚕茧 | 第34页 |
·卵 | 第34页 |
·添食色素在家蚕体内的转移 | 第34-38页 |
·添食色素的荧光特性 | 第34-35页 |
·家蚕血液蛋白SDS-PAGE | 第35-37页 |
·家蚕茧壳色素薄层层析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家蚕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分析 | 第4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1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添食方法 | 第41-42页 |
·家蚕血液样品 | 第42页 |
·家蚕丝腺样品 | 第42页 |
·家蚕蚕粪样品 | 第42页 |
·蚕尿、蛾尿样品 | 第42页 |
·脱丝胶丝素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家蚕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 | 第42-44页 |
·色素在家蚕体内转移 | 第44-46页 |
·荧光茧色 | 第44页 |
·荧光丝腺 | 第44-45页 |
·荧光色素在家蚕体内转移 | 第45-46页 |
·添食色素与丝素的吸附性验证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0-52页 |
1 结论 | 第50页 |
2 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58-59页 |
附录一 | 第59-62页 |
附录二 主要缩略词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