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公民道德与儒学道德概述 | 第13-16页 |
2.1 公民道德和儒学道德 | 第13页 |
2.1.1 公民道德的主要内涵 | 第13页 |
2.1.2 儒学道德的主要内涵 | 第13页 |
2.2 公民道德与儒学道德的关系 | 第13-16页 |
2.2.1 儒学道德是公民道德的基础 | 第13-14页 |
2.2.2 公民道德是儒学道德的传承和发展 | 第14-16页 |
第3章 古今儒学道德传承分析 | 第16-20页 |
3.1 历代对儒学道德的传承与阻碍 | 第16-18页 |
3.1.1 历代对儒学道德的传承 | 第16-17页 |
3.1.2 历代对儒学道德传承的阻碍 | 第17-18页 |
3.2 传承儒学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3.2.1 建国以来传承儒学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3.2.2 改革开放以来传承儒学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4章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传承的现实可行性 | 第20-26页 |
4.1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传承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4.1.1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悖论 | 第20-21页 |
4.1.2 儒学道德内蕴的精神理念 | 第21页 |
4.2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传承的现实性 | 第21-26页 |
4.2.1 我国借鉴儒学道德思想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案例 | 第21-22页 |
4.2.2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4.2.3 儒学道德传承的现实作用 | 第24-26页 |
第5章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传承的原则和内容 | 第26-30页 |
5.1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传承的原则 | 第26-27页 |
5.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原则 | 第26页 |
5.1.2 体现时代精神的原则 | 第26-27页 |
5.1.3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 | 第27页 |
5.2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传承的内容 | 第27-30页 |
5.2.1 内在的道德价值 | 第27页 |
5.2.2 外在的礼仪规范 | 第27-28页 |
5.2.3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对道德的再认识 | 第28-30页 |
第6章 公民道德建设中儒学道德的传承路径 | 第30-39页 |
6.1 激活儒学道德思想的内在活力,内化为现代性的公民道德 | 第30-32页 |
6.1.1 挖掘儒学道德精华,激发儒学道德内在活力 | 第30-31页 |
6.1.2 寻求儒学道德现实意义,推进公民道德时代发展 | 第31-32页 |
6.2 强化儒学道德的外部影响,营造融合的文化氛围与制度环境 | 第32-37页 |
6.2.1 加强教育,弘扬儒学道德文化价值 | 第32-33页 |
6.2.2 健全机制,完善儒学道德文化制度 | 第33-35页 |
6.2.3 建设官德,以官德带民德 | 第35页 |
6.2.4 优化环境,营造儒学文化氛围 | 第35-37页 |
6.3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约束 | 第37-39页 |
6.3.1 加强道德法治建设,将道德要求融于法治建设 | 第37-38页 |
6.3.2 发挥法律约束作用,提高全民道德素养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