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601北区边底水治理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排601北区概况 | 第14-33页 |
| 2.1 地质特征 | 第14-22页 |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5页 |
| 2.1.2 构造特征 | 第15页 |
| 2.1.3 储层特征 | 第15-20页 |
| 2.1.4 油砂体分布特征 | 第20-21页 |
| 2.1.5 流体性质及分布特点 | 第21-22页 |
| 2.1.6 油藏压力和温度 | 第22页 |
| 2.2 开发特征 | 第22-27页 |
| 2.2.1 开发现状 | 第22页 |
| 2.2.2 开发历程 | 第22-23页 |
| 2.2.3 平面生产周期状况 | 第23-24页 |
| 2.2.4 平面累积采油量分布状况 | 第24页 |
| 2.2.5 平面回采水率分布状况 | 第24-25页 |
| 2.2.6 平面含水分布状况 | 第25-26页 |
| 2.2.7 平面压力分布状况 | 第26-27页 |
| 2.3 水侵特征分析 | 第27-33页 |
| 2.3.1 区块水淹现状 | 第27-28页 |
| 2.3.2 高含水井开发特征 | 第28-29页 |
| 2.3.3 水体来源分析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水平井边水侵入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9页 |
| 3.1 建立概念模型 | 第33-35页 |
| 3.2 水侵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 3.2.1 水平井距边水距离 | 第35-36页 |
| 3.2.2 水体能量大小 | 第36-37页 |
| 3.2.3 水平渗透率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排601北区边部油藏历史拟合及预测 | 第39-55页 |
| 4.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39-46页 |
| 4.1.1 模拟区域的确定 | 第39-40页 |
| 4.1.2 网格及模拟层划分 | 第40-41页 |
| 4.1.3 数值模拟模型 | 第41-42页 |
| 4.1.4 数值模拟模型的初始化 | 第42-44页 |
| 4.1.5 流体及岩石的物性参数 | 第44-46页 |
| 4.2 生产动态历史拟合 | 第46-51页 |
| 4.2.1 含水率拟合 | 第46-48页 |
| 4.2.2 累产油拟合 | 第48-51页 |
| 4.3 原开发方式效果预测 | 第51-55页 |
| 第五章 排601北区边部封堵方案优选 | 第55-69页 |
| 5.1 堵剂注入时机确定 | 第56-61页 |
| 5.2 堵剂注入量确定 | 第61-66页 |
| 5.3 封堵效果评价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