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海洋可控源电磁场和地震波场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2-18页
        1.2.1 海洋可控源电磁正演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地震波动方程正演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海洋可控源电磁反演方法研究现状第14页
        1.2.4 全波形反演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5 海洋电磁与地震联合反演方法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6 海洋电磁与地震联合反演技术发展动态分析第17-18页
    1.3 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6 论文取得的成果第20-21页
第二章 储层岩石物理模型研究第21-34页
    2.1 储层岩石物理模型第21-32页
        2.1.1 电阻率和孔隙度关系第21-22页
        2.1.2 电阻率和速度关系第22-27页
        2.1.3 压强对电阻率和速度的影响第27-30页
        2.1.4 压强对电阻率和速度之间关系的影响第30-32页
    2.2 初始岩石物理模型建立第32-33页
    2.3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海洋可控源电磁和地震正演方法第34-46页
    3.1 海洋可控源电磁正演方法第34-42页
        3.1.1 频率域电磁场方程第35-39页
        3.1.2 有限差分求解电磁场方程第39-42页
    3.2 地震正演方法第42-45页
        3.2.1 频率域地震波场方程第42-43页
        3.2.2 有限差分求解地震波场方程第43-45页
    3.3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海洋可控源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方法第46-61页
    4.1 联合反演方案第46页
    4.2 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第46-49页
    4.3 反演方法研究第49-55页
        4.3.1 基于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的联合反演第49-50页
        4.3.2 梯度的计算第50-54页
        4.3.3 步长的计算第54-55页
    4.4 技术措施处理第55-60页
        4.4.1 地震道抽取第55页
        4.4.2 初始模型建立和井约束条件第55页
        4.4.3 联合反演储层参数调整方法第55-56页
        4.4.4 正则化因子的自适应调整第56-59页
        4.4.5 反演收敛标准第59-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模型试算及结果分析第61-92页
    5.1 一维联合反演第61-64页
    5.2 二维联合反演第64-91页
        5.2.1 层状模型第64-71页
        5.2.2 背斜模型第71-82页
        5.2.3 断层模型第82-91页
    5.3 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实际资料联合反演第92-104页
    6.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92-96页
        6.1.1 研究区地层第92-93页
        6.1.2 研究区区域构造第93页
        6.1.3 石油地质条件第93-94页
        6.1.4 研究区岩石电性特征第94-96页
    6.2 初始模型建立第96-100页
    6.3 联合反演结果第100-103页
    6.4 小结第103-104页
第七章 总结及建议第104-106页
    7.1 总结第104页
    7.2 建议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附录第115-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作者简介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研究--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
下一篇:江苏梅山铁矿外围铜金矿体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