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Sr2+掺杂BaTiO3铁电薄膜微弧氧化制备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BST铁电薄膜结构特征第14-17页
        1.2.1 钙钛矿结构第14-16页
        1.2.2 BST铁电薄膜特性第16-17页
    1.3 BST铁电薄膜的主要制备技术及应用进展第17-20页
        1.3.1 磁控溅射法第17-18页
        1.3.2 脉冲激光沉积第18-19页
        1.3.3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第19页
        1.3.4 溶胶-凝胶法第19-20页
    1.4 微弧氧化技术及其在BST铁电薄膜制备中的应用第20-27页
        1.4.1 微弧氧化技术基本特征第20-22页
        1.4.2 微弧氧化技术制备BST铁电薄膜的基本原理第22-23页
        1.4.3 微弧氧化技术制备BST铁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3-27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7-29页
        1.5.1 研究意义第27页
        1.5.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9-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9页
    2.2 实验仪器第29-31页
    2.3 基体材料预处理第31-32页
    2.4 铁电薄膜样品制备第32-33页
        2.4.1 电解液配制第32页
        2.4.2 微弧氧化工艺参数选取第32页
        2.4.3 电解液体系添加剂的选取第32页
        2.4.4 微弧氧化反应第32-33页
    2.5 薄膜微观结构、成分研究方法第33-35页
        2.5.1 晶体结构及物相组成分析第33页
        2.5.2 膜层组织形貌观测第33-34页
        2.5.3 膜层成分分析第34页
        2.5.4 膜层厚度测量第34页
        2.5.5 表面粗糙度测量第34-35页
    2.6 薄膜电学性能表征方法第35-38页
        2.6.1 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测试第35-36页
        2.6.2 电滞回线测试第36-38页
    2.7 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第38-39页
    2.8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BaxSr_(1-x)TiO_3薄膜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第40-66页
    3.1 微弧氧化工艺参数选取第40-43页
        3.1.1 正交实验设计第40页
        3.1.2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3页
    3.2 单因素实验分析第43-56页
        3.2.1 电流密度对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第43-46页
        3.2.2 电流频率对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第46-49页
        3.2.3 占空比对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第49-53页
        3.2.4 反应时间对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3.3 BST薄膜晶体结构第56-58页
    3.4 BST薄膜成分分析第58-62页
        3.4.1 BST薄膜表面成分分析第58-60页
        3.4.2 BST薄膜截面成分分析第60-62页
    3.5 BST薄膜性能第62-64页
        3.5.1 介电性能第62-63页
        3.5.2 BST薄膜铁电性能第63-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添加剂对Ba_xSr_((1-x))TiO_3薄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66-94页
    4.1 添加剂优选第66-76页
        4.1.1 添加剂对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第67-68页
        4.1.2 添加剂对薄膜物相组成的影响第68-70页
        4.1.3 添加剂对薄膜化学成分的影响第70-72页
        4.1.4 添加剂对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第72-76页
    4.2 EDTA对BST薄膜特性的影响第76-80页
        4.2.1 EDTA对BST薄膜组织及形貌的影响第76-79页
        4.2.2 EDTA对BST薄膜厚度的影响第79-80页
    4.3 EDTA对BST薄膜成分的影响第80-84页
    4.4 EDTA对BST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第84-88页
    4.5 EDTA对BST薄膜微弧氧化生长的作用机制第88-91页
        4.5.1 EDTA存在形式第88-90页
        4.5.2 EDTA作用下薄膜的微弧氧化过程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五章 不同钡锶比BST薄膜特性研究第94-115页
    5.1 不同钡锶比BST薄膜制备工艺第94-95页
    5.2 钡锶比对BST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第95-99页
    5.3 不同钡锶比BST薄膜的SEM分析第99-102页
    5.4 钡锶比对BST薄膜生长的影响第102-103页
    5.5 BST薄膜表面元素分布情况分析第103-106页
    5.6 钡锶比对BST薄膜性能的影响第106-113页
        5.6.1 介电性能第106-108页
        5.6.2 铁电性能第108-113页
    5.7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BST微弧氧化铁电膜生长过程及机理研究第115-152页
    6.1 薄膜生长过程及其特征第115-121页
        6.1.1 表面形貌变化第115-119页
        6.1.2 截面组织变化第119-120页
        6.1.3 BST薄膜厚度变化第120-121页
    6.2 薄膜成分变化第121-134页
        6.2.1 薄膜表面成分变化第121-132页
        6.2.2 薄膜截面成分变化第132-134页
    6.3 薄膜性能分析第134-139页
    6.4 薄膜内部组织TEM分析第139-144页
    6.5 BST薄膜微弧氧化成膜机理第144-150页
        6.5.1 BST薄膜微弧氧化反应实验现象第144-145页
        6.5.2 微弧氧化过程中存在的反应第145-147页
        6.5.3 BST膜层生长模型第147-150页
    6.6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152-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附件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结构转换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
下一篇:出口、创新与加成率--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