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1.1 牛筋草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1 牛筋草的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1.1.2 牛筋草的分布及危害 | 第9-10页 |
1.2 草甘膦及其应用发展 | 第10-11页 |
1.2.1 草甘膦基本特性 | 第10页 |
1.2.2 草甘膦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3 抗草甘膦杂草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与发展 | 第11-13页 |
1.3.2 抗草甘膦牛筋草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杂草对草甘膦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1 靶标基因EPSPS突变 | 第14页 |
1.4.2 靶标基因EPSPS的过量表达 | 第14-15页 |
1.4.3 杂草对草甘膦解毒代谢作用的增强 | 第15页 |
1.4.4 杂草对除草剂的屏蔽或隔离作用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不同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测定 | 第17-2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2.2 牛筋草EPSPS序列分析 | 第20-23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20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 抗草甘膦牛筋草的防治研究 | 第23-24页 |
2.3.1 试验材料及药剂 | 第23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页 |
2.4 牛筋草田间治理技术研究 | 第24-26页 |
2.4.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4.2 试验药剂 | 第25页 |
2.4.3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4.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5页 |
3.1 不同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 | 第26-28页 |
3.1.1 培养皿法测定不同牛筋草种群抗药性水平 | 第26-27页 |
3.1.2 不同牛筋草种群内莽草酸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3.2 牛筋草EPSPS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3.2.1 牛筋草总RNA检测 | 第28-29页 |
3.2.2 牛筋草EPSPS基因扩增 | 第29页 |
3.2.3 不同种群牛筋草EPSPS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 第29-30页 |
3.3 抗性牛筋草防控药剂组合筛选 | 第30-33页 |
3.3.1 不同药剂处理对抗草甘膦牛筋草的鲜重防效 | 第30-31页 |
3.3.2 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对抗草甘膦牛筋草的鲜重防效 | 第31-33页 |
3.4 牛筋草的田间治理技术探究 | 第33-3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5-39页 |
4.1 讨论 | 第35-37页 |
4.1.1 不同牛筋草种群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检测 | 第35-36页 |
4.1.2 不同牛筋草种群EPSPS序列分析 | 第36页 |
4.1.3 草甘膦抗性牛筋草防治药剂筛选 | 第36-37页 |
4.1.4 牛筋草的田间治理 | 第37页 |
4.2 结论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