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基于权利让渡的视角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9-20页 |
|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10-17页 |
| 1.2.1 税制改革的思想评述 | 第10-11页 |
| 1.2.2 税收制度的起源和目的 | 第11-12页 |
| 1.2.3 权利让渡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1.2.4 税制改革的国内研究近况 | 第13-17页 |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7-20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1.3.3 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 2. 税收制度的本质分析 | 第20-24页 |
| 2.1 税制的真正起源和目的——权利反向让渡假说 | 第20-21页 |
| 2.2 我国税收制度的本质 | 第21-24页 |
| 3. 权利反向让渡假说的分析 | 第24-27页 |
| 3.1 权利反向让渡的形成 | 第24-25页 |
| 3.2 权利反向让渡的矛盾运动 | 第25页 |
| 3.3 权利反向让渡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5-27页 |
| 4. 税制运行过程的成本与收益 | 第27-39页 |
| 4.1 税收政策的搭便车性质 | 第27-29页 |
| 4.2 税收制度的交易费用 | 第29-31页 |
| 4.2.1 制度异化——强制与自由 | 第29-30页 |
| 4.2.2 第一重交易费用——税收产权的不完全性 | 第30-31页 |
| 4.3 第二重交易费用——分成合同的低效率 | 第31-35页 |
| 4.3.1 从“李嘉图等价”引发的思考 | 第31-32页 |
| 4.3.2 国家的合约性质——分成合同 | 第32-33页 |
| 4.3.3 分成合同的低效率 | 第33-34页 |
| 4.3.4 第二个“隐藏的”分成合同 | 第34-35页 |
| 4.4 第三重交易费用——公共产品产权界限不明 | 第35-39页 |
| 4.4.1“利益偏化”的含义和原因 | 第35-37页 |
| 4.4.2“利益偏化”引致的交易费用 | 第37-39页 |
| 5. 我国税制改革的进程与权利反向让渡假说的验证 | 第39-42页 |
| 5.1 我国税制改革的进程 | 第39-40页 |
| 5.2 权利反向让渡假说之中国税制改革的验证 | 第40-42页 |
| 6. 结语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