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管道用U形外压膨胀节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3页
    1.1 概述第17页
    1.2 波纹管力学特性研究状况第17-20页
        1.2.1 波纹管理论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波纹管有限元分析现状第19-20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0-23页
        1.3.1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外压波纹管强度分析第23-41页
    2.1 波纹管膨胀节结构及设计参数第23-24页
        2.1.1 波纹管膨胀节结构第23-24页
        2.1.2 波纹管工艺条件、材料及结构尺寸第24页
    2.2 波纹管常规分析第24-29页
        2.2.1 波纹管常规计算公式第25页
        2.2.2 波纹管常规计算第25-28页
        2.2.3 波纹管常规应力校核第28-29页
    2.3 弹塑性分析方法介绍第29-30页
        2.3.1 极限载荷分析方法介绍第29-30页
        2.3.2 数值计算方案第30页
    2.4 波纹管极限载荷分析有限元模型第30-34页
        2.4.1 材料模型第30-31页
        2.4.2 有限元模型第31-34页
        2.4.3 载荷边界条件第34页
    2.5 单层波纹管极限载荷分析第34-37页
        2.5.1 拉伸位移对波纹管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第35-36页
        2.5.2 波形参数对波纹管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第36-37页
    2.6 多层波纹管极限载荷分析第37-39页
        2.6.1 摩擦系数对波纹管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第37-38页
        2.6.2 层间间隙对波纹管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第38-39页
    2.7 单层波纹管、多层波纹管极限承载能力对比第39-40页
    2.8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外压波纹管疲劳分析第41-51页
    3.1 弹塑性疲劳分析方法介绍第41-42页
        3.1.1 二倍屈服法介绍第41页
        3.1.2 数值计算方案第41-42页
    3.2 波纹管二倍屈曲法疲劳分析有限元模型第42-43页
        3.2.1 材料模型第42-43页
        3.2.2 有限元模型第43页
        3.2.3 载荷边界条件第43页
    3.3 单层波纹管疲劳分析第43-46页
        3.3.1 波纹管疲劳寿命计算第44页
        3.3.2 拉伸位移对波纹管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4-45页
        3.3.3 波形参数对波纹管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5-46页
    3.4 多层波纹管疲劳分析第46-48页
        3.4.1 摩擦系数对波纹管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6-47页
        3.4.2 层间间隙对波纹管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7-48页
    3.5 单层和多层波纹管疲劳寿命对比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外压波纹管稳定性分析第51-63页
    4.1 有限元失稳分析介绍第51页
    4.2 波纹管屈曲分析有限元模型第51-54页
        4.2.1 材料模型第51-52页
        4.2.2 有限元模型第52-54页
        4.2.3 载荷和边界条件第54页
    4.3 单层波纹管特征屈曲分析第54-56页
        4.3.1 拉伸位移对波纹管特征屈曲的影响第55页
        4.3.2 波形参数对波纹管特征屈曲的影响第55-56页
    4.4 单层波纹管非线性屈曲分析第56-59页
        4.4.1 初始缺陷对外压波纹管非线性屈曲的影响第57页
        4.4.2 非线性屈曲分析与特征值屈曲分析对比第57-59页
    4.5 多层波纹管非线性屈曲分析第59-60页
        4.5.1 层间摩擦系数对波纹管屈曲的影响第59页
        4.5.2 层间间隙对波纹管屈曲的影响第59-60页
    4.6 单层波纹管、双层波纹管非线性屈曲对比第60-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外压波纹管设计计算软件开发第63-83页
    5.1 软件编制背景及原理第63-64页
    5.2 U形无加强波纹管设计计算软件第64-82页
        5.2.1 “文件”选项介绍第65页
        5.2.2 “参数”选项介绍第65-69页
        5.2.3 “计算”选项介绍第69-74页
        5.2.4 “结果”选项介绍第74-82页
    5.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3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3-94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PI的软件定义网络中流表匹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蚁群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