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冰雪山水画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选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选题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冰雪山水画的画风 | 第11-35页 |
一、冰雪山水画艺术风格 | 第11页 |
二、冰雪山水画技法 | 第11-15页 |
(一) 泼白法 | 第12页 |
(二) 雪皴法 | 第12-13页 |
(三) 滴白法 | 第13-14页 |
(四) 重叠法 | 第14页 |
(五) 排比法 | 第14页 |
(六) 其他人创新的技法 | 第14-15页 |
三、冰雪山水画重要物象 | 第15-16页 |
四、冰雪山水画材料的变革 | 第16-18页 |
(一) 调剂 | 第16-17页 |
(二) 纸 | 第17页 |
(三) 墨 | 第17-18页 |
(四) 构图 | 第18页 |
五、冰雪山水代表人物 | 第18-23页 |
六、冰雪山水画的艺术观点 | 第23-28页 |
(一) 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冷逸之美 | 第23-25页 |
(二) 中国画黑白的体系和中国画黑白两域之美 | 第25-26页 |
(三) 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 | 第26-27页 |
(四) 冷文化 | 第27页 |
(五) 提出了“三极绘画” | 第27-28页 |
七、与传统雪景画的对比 | 第28-35页 |
(一) 传统雪景画的发展过程 | 第28-30页 |
(二) 产生的时代与背景 | 第30页 |
(三) 表现技法不同 | 第30-31页 |
(四) 用笔方式 | 第31-32页 |
(五) 用墨 | 第32页 |
(六) 用光 | 第32页 |
(七) 材质不同 | 第32-33页 |
(八) 表现对象不同 | 第33页 |
(九) 美学内涵和文化意蕴不同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冰雪山水画派 | 第35-38页 |
一、冰雪山水画产生背景 | 第35-36页 |
二、冰雪山水画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冰雪山水画对我的影响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附图 | 第43-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