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GFRP箍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FRP材料综述第12-16页
        1.2.1 FRP筋产品种类及加工工艺第12-13页
        1.2.2 FRP筋物理力学性能第13-16页
    1.3 FRP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概况第16-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页
    1.4 本文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1.4.1 课题意义第18-19页
        1.4.2 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理论分析第21-31页
    2.1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理论第21-26页
        2.1.1 桁架理论第21-24页
        2.1.2 极限平衡理论第24-25页
        2.1.3 塑性理论法第25-26页
        2.1.4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第26页
    2.2 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第26-30页
        2.2.1 各国规范中梁体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第26-30页
        2.2.3 各国规范考虑因素比较第30页
    2.3 FRP箍筋混凝土梁剪切计算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GFRP箍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第31-54页
    3.1 试验概述第31页
    3.2 试验梁设计第31页
    3.3 试件的制作第31-33页
        3.3.1 材料选用第31-32页
        3.3.2 钢筋笼制作及钢筋应变片粘贴第32-33页
        3.3.3 混凝土配置及浇筑第33页
        3.3.4 试件养护第33页
    3.4 材料力学试验第33-34页
        3.4.1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第33页
        3.4.2 GFRP筋材性试验第33-34页
    3.5 试验方案第34-39页
        3.5.1 试验仪器介绍第34-35页
        3.5.2 试件测点布置第35-38页
        3.5.3 加载方案第38-39页
    3.6 试验现象第39-45页
    3.7 基本应变分析第45-52页
        3.7.1 混凝土应变第46-47页
        3.7.2 纵筋应变第47-49页
        3.7.3 箍筋应变第49-50页
        3.7.4 跨中挠度分析第50-52页
    3.8 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52页
        3.8.1 剪跨比影响第52页
        3.8.2 配箍率影响第52页
    3.9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GFRP箍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理论研究第54-75页
    4.1 软化拉-压杆模型建立第54-57页
        4.1.1 无腹筋混凝土梁抗剪模型建立第54-56页
        4.1.2 有腹筋混凝土梁抗剪计算模型第56-57页
    4.2 有腹筋梁混凝土项V1剪力计算第57-64页
        4.2.1 拉-压杆模型基本假定第57页
        4.2.2 拉-压杆模型方程式建立第57-62页
        4.2.3 混凝土项V1计算第62-64页
    4.3 FRP箍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箍筋项V2的计算第64-66页
    4.4 FRP箍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公式提出第66-67页
    4.5 试验值与公式计算值对比分析第67页
    4.6 开裂荷载分析第67-69页
    4.7 最大斜裂缝宽度分析第69-74页
    4.8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GFRP箍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第75-83页
    5.1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75-76页
        5.1.1 混凝土模型第75页
        5.1.2 钢筋本构关系第75-76页
    5.2 模型的建立第76-78页
        5.2.1 单元(Part)选取第77页
        5.2.2 分析步(Step)设置第77页
        5.2.3 相互作用(Interaction)设置第77页
        5.2.4 网格(Mesh)划分第77-78页
        5.2.5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第78页
        5.2.6 非线性求解第78页
    5.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78-80页
    5.4 影响参数分析第80-82页
        5.4.1 混凝土强度影响第80-81页
        5.4.2 纵筋率影响第81-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对Cd胁迫的响应及OsPCR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
下一篇: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进入卵母细胞与卵母细胞吸收卵黄蛋白原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