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立体视觉的深度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0-13页
        1.3.1 本文研究内容第10-12页
        1.3.2 本文章节安排第12-13页
第2章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深度探测理论第13-22页
    2.1 针孔摄像机模型第13-16页
        2.1.1 理想的针孔摄像机模型第13-14页
        2.1.2 带畸变的扩展模型第14-16页
        2.1.3 聚焦倾斜平面的扩展模型第16页
        2.1.4 小结第16页
    2.2 对极几何原理第16-19页
        2.2.1 对极几何关系第16-17页
        2.2.2 本质矩阵第17-19页
        2.2.3 基础矩阵第19页
    2.3 深度与视差之间的关系第19-21页
        2.3.1 立体成像模型第19-21页
        2.3.2 影响深度精度的因素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基于OPENCV的摄像机标定与校正第22-31页
    3.1 摄像机标定第22-25页
        3.1.1 标定模板第22页
        3.1.2 基于OpenCV的标定函数第22-23页
        3.1.3 基于OpenCV实现双目标定的结果第23-25页
    3.2 双目校正第25-30页
        3.2.1 Bouguet算法校正原理第25-27页
        3.2.2 基于OpenCV的双目校正原理与实现第27-29页
        3.2.3 基于OpenCV实现双目校正的结果第29-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第31-46页
    4.1 获取初步视差图第31-37页
        4.1.1 相对灰度差匹配第31-33页
        4.1.2 Census变换第33-34页
        4.1.3 固定窗口加权计算匹配代价第34页
        4.1.4 动态规划处理第34-35页
        4.1.5 对视差值再调整第35-37页
    4.2 基于RANSAC计算超像素视差平面第37-40页
        4.2.1 分割超像素块第37-39页
        4.2.2 RANSAC估算块视差平面第39-40页
    4.3 更新视差平面第40-45页
        4.3.1 再次搜寻边界点归属块第40-41页
        4.3.2 以边界线类型更新视差平面第41-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立体匹配算法实验测试与分析第46-67页
    5.1 实验平台与参数设置第46-48页
        5.1.1 实验平台第46页
        5.1.2 测试图像实验参数第46-47页
        5.1.3 实验评判依据第47-48页
    5.2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第48-62页
        5.2.1 Census权系数对平均误差的影响第48-57页
        5.2.2 改进的RANSAC算法对平均误差的影响第57-60页
        5.2.3 室外场景中彩色形式展示视差图第60-62页
    5.3 与OpenCV半全局匹配算法性能比较第62-66页
        5.3.1 整体的性能分析第62-64页
        5.3.2 局部细节分析第64-66页
        5.3.3 实时性分析第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三维点云重建与地面高度测量第67-72页
    6.1 OpenGL三维点云重建第67-70页
    6.2 地面高度测量第70-71页
    6.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7.1 工作总结第72页
    7.2 课题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1第78-82页
附录2第82-85页
附录3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介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咏叹调《月亮颂》钢琴伴奏研究
下一篇:PFM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