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导论 | 第11-20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8页 |
1.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 | 第12-13页 |
2. 国内志愿服务相关研究 | 第13-18页 |
(三) 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2. 写作框架及其内容 | 第18-19页 |
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科技馆志愿服务质量的理论阐述 | 第20-27页 |
(一) 志愿服务质量概述 | 第20-21页 |
1. 志愿服务的含义和特点 | 第20页 |
2. 志愿服务质量的含义和构成 | 第20-21页 |
(二) 志愿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2. 综合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24-27页 |
三、科技馆志愿者服务质量分析——以武汉科技馆为例 | 第27-43页 |
(一) 科技馆志愿者的基本构成分析 | 第27-29页 |
1. 科技馆志愿者性别、年龄和学历分析 | 第27-29页 |
2. 科技馆志愿者的职业构成 | 第29页 |
(二) 志愿服务质量分析 | 第29-43页 |
1. 确立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1页 |
2. 问卷统计分析 | 第31-38页 |
3. 访谈分析 | 第38-3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四、提升科技馆志愿服务质量的举措探讨 | 第43-46页 |
(一) 遵循服务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 第43-44页 |
(二) 建立“学习型”组织,健全激励与培训机制 | 第44-45页 |
(三) 加快志愿服务的法制化建设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1 | 第49-87页 |
附录2 | 第87-96页 |
附录3 | 第96-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