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农产品品牌营销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2.1 品牌的内涵与作用 | 第15-16页 |
2.1.1 品牌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品牌的作用 | 第15-16页 |
2.2 农产品的内涵与特性 | 第16-18页 |
2.2.1 农产品的内涵 | 第16页 |
2.2.2 农产品的特性 | 第16-17页 |
2.2.3 一般农产品与特色农产品的区别 | 第17-18页 |
2.3 农产品品牌的内涵与分类 | 第18-21页 |
2.3.1 农产品品牌的内涵 | 第18-19页 |
2.3.2 农产品品牌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3 农产品品牌与一般工业品品牌的异同 | 第20-21页 |
2.4 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内涵与意义 | 第21-23页 |
2.4.1 市场营销的内涵 | 第21-22页 |
2.4.2 品牌营销的内涵 | 第22页 |
2.4.3 农产品营销与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异同 | 第22-23页 |
2.5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广西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的产业基础和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粉葛市场价值及前景分析 | 第25-29页 |
3.1.1 粉葛的简介 | 第25页 |
3.1.2 粉葛的应用 | 第25-27页 |
3.1.3 粉葛的前景 | 第27-29页 |
3.2 藤县粉葛产业发展状况 | 第29-35页 |
3.2.1 藤县粉葛种植概况 | 第29-31页 |
3.2.2 藤县粉葛深加工利用状况 | 第31-32页 |
3.2.3 藤县粉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状况 | 第32-35页 |
3.3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现状 | 第35-37页 |
3.3.1 藤县粉葛注册商标及产品品牌现状 | 第35页 |
3.3.2 藤县粉葛地理标志产品建设现状 | 第35页 |
3.3.3 藤县粉葛流通与销售现状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广西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环境SWOT分析 | 第37-47页 |
4.1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的优势(Strengths) | 第37-40页 |
4.1.1 区位优势 | 第37页 |
4.1.2 资源优势 | 第37-38页 |
4.1.3 产业优势 | 第38-40页 |
4.1.4 发展模式成熟 | 第40页 |
4.2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的劣势(Weakness) | 第40-43页 |
4.2.1 产业化水平低 | 第40-41页 |
4.2.2 科技水平落后 | 第41页 |
4.2.3 品牌建设不足 | 第41-42页 |
4.2.4 营销渠道落后 | 第42页 |
4.2.5 产品定位瓶颈 | 第42-43页 |
4.3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的机会(Oppotunities) | 第43-44页 |
4.3.1 市场前景广阔 | 第43-44页 |
4.3.2 政策提供支持 | 第44页 |
4.4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的威胁(Threats) | 第44-46页 |
4.4.1 市场竞争激烈 | 第44-45页 |
4.4.2 准入壁垒扩大 | 第45-46页 |
4.5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的SWOT矩阵分析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广西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策略 | 第47-63页 |
5.1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主体及责任 | 第47-49页 |
5.1.1 政府引导 | 第47-48页 |
5.1.2 龙头企业带动 | 第48页 |
5.1.3 农村专业合作社辅助 | 第48-49页 |
5.1.4 农户配合 | 第49页 |
5.2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目标市场分析 | 第49-53页 |
5.2.1 市场细分 | 第49-51页 |
5.2.2 目标市场选择 | 第51-52页 |
5.2.3 市场定位 | 第52-53页 |
5.3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策略 | 第53-60页 |
5.3.1 品牌个性策略 | 第53-57页 |
5.3.2 品牌传播策略 | 第57-58页 |
5.3.3 品牌销售策略 | 第58-59页 |
5.3.4 品牌管理策略 | 第59-60页 |
5.4 藤县粉葛品牌营销政府机构保障策略 | 第60-63页 |
5.4.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60-61页 |
5.4.2 扩大粉葛种植生产规模 | 第61页 |
5.4.3 注重种植生产技术改良 | 第61-62页 |
5.4.4 保护当地绿色优质环境 | 第62页 |
5.4.5 保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