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广西班军制度探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 国内学者对于班军的研究 | 第9-10页 |
2. 国外和港台学者对于班军的研究 | 第10页 |
(三) 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史料 | 第11-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3. 基本史料 | 第12-13页 |
一、广西班军制度的源起及其确立 | 第13-26页 |
(一) 明代广西卫所设置概况 | 第13-15页 |
(二) 明代广西卫所军队的减员 | 第15-23页 |
1. 自然减员 | 第15-18页 |
2. 战斗减员 | 第18-21页 |
3. 逃亡 | 第21-23页 |
(三) 广西班军制度的确立 | 第23-26页 |
二、广西班军概况 | 第26-45页 |
(一) 湖广班军 | 第26-30页 |
1. 来源及分布 | 第26-28页 |
2. 班期及行粮 | 第28-29页 |
3. 军员素质及其损耗 | 第29-30页 |
(二) 广东班军 | 第30-40页 |
1. 来源及其变迁 | 第30-33页 |
2. 班期及粮赏 | 第33-34页 |
3. 军员素质 | 第34-35页 |
4. 达官军 | 第35-37页 |
5. 其他广东班军种类 | 第37-40页 |
(三) 本地班军 | 第40-45页 |
1. 来源及其分布 | 第40-41页 |
2. 本地班军的变迁 | 第41-43页 |
3. 本地班军轮戍之弊端 | 第43-45页 |
三、有关广西班军制度之争议 | 第45-57页 |
(一) 从明代兵制说起 | 第45-48页 |
1. 机构设置问题 | 第45-47页 |
2. 军队给养问题 | 第47-48页 |
(二) 贵州班军的撤班 | 第48-50页 |
(三) 湖广班军之争 | 第50-52页 |
(四) 广东班军之争 | 第52-54页 |
(五) 广西班军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 第54-57页 |
四、广西班军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 第57-64页 |
(一) 广西班军制度的特点 | 第57-59页 |
1. 与北宋更戍法、元代镇戍制之异同 | 第57-58页 |
2. 与明代京操、边班之异同 | 第58-59页 |
(二) 广西班军制度的影响 | 第59-64页 |
1. 对广西地方的影响 | 第59-60页 |
2. 对派出班军地区的影响 | 第60-62页 |
3. 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影响 | 第62页 |
4. 对明代卫所制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后记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