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区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 第13-14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1.6 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5页 |
2.1 大地构造及盆地演化 | 第16页 |
2.2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6-17页 |
2.3 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 | 第17-25页 |
2.2.1 生物地层及岩石地层时代确定 | 第17-22页 |
2.2.2 岩性特征 | 第22-25页 |
第3章 沉积特征 | 第25-37页 |
3.1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25页 |
3.2 沉积相划分及特征 | 第25-32页 |
3.2.1 有障壁滨海沉积体系 | 第26-29页 |
3.2.2 浅海沉积体系 | 第29-30页 |
3.2.3 扇三角洲 | 第30-32页 |
3.3 沉积相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3.3.1 古地貌对沉积相发育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层序对沉积相发育的影响 | 第33页 |
3.4 沉积序列 | 第33-37页 |
第4章 层序地层 | 第37-46页 |
4.1 经典层序地层原理简介 | 第37页 |
4.2 层序界面及三级层序内部界面 | 第37-41页 |
4.3 层序格架 | 第41-46页 |
4.3.1 SQ1层序 | 第41-42页 |
4.3.2 SQ2层序 | 第42-43页 |
4.3.3 SQ3层序 | 第43-46页 |
第5章 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 | 第46-56页 |
5.1 层序地震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6-51页 |
5.2 层序或体系域沉积相特征 | 第51-54页 |
5.2.1 SQ1(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 | 第51-52页 |
5.2.2 SQ2-TST(柯坪塔格组中段)沉积相 | 第52页 |
5.2.3 SQ2-HST(柯坪塔格组上段)沉积相 | 第52-53页 |
5.2.4 SQ3(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相 | 第53-54页 |
5.3 沉积模式 | 第54-56页 |
第6章 储层分类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 第56-65页 |
6.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56-57页 |
6.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7-58页 |
6.3 层序与储盖组合 | 第58-59页 |
6.3.1 Ⅰ组合 | 第58-59页 |
6.3.2 Ⅱ组合 | 第59页 |
6.3.3 Ⅲ组合 | 第59页 |
6.4 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第59-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