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个人信息权概述 | 第10-21页 |
(一) 个人信息的界定 | 第10-14页 |
1. 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11-14页 |
(二)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6页 |
1.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2. 个人信息权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三) 个人信息权的性质考量 | 第16-21页 |
1. 个人信息权是一种私权 | 第17-18页 |
2. 个人信息权属于人格权的范围 | 第18-21页 |
(1) 人格权说 | 第18页 |
(2) 个人信息权财产权说 | 第18页 |
(3) 个人信息权混合权说 | 第18-21页 |
二、个人信息权主体的界定 | 第21-24页 |
(一) 自然人作为个人信息权主体的适当性分析 | 第21页 |
(二) 法人作为个人信息权主体的适当性分析 | 第21-22页 |
(三) 死者和胎儿作为个人信息权主体的适当性分析 | 第22-23页 |
(四) 个体工商户、家庭承包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作为个人信息权主体的适当性分析 | 第23页 |
(五) 家庭作为个人信息权主体的适当性分析 | 第23-24页 |
三、个人信息权客体的范围划定思考 | 第24-29页 |
(一) 学术界关于个人信息权客体范围理论观点及评析 | 第24-26页 |
(二) 划定个人信息权范围需考虑的因素 | 第26-29页 |
1. 当前我国个人信息接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与作为个人信息权客体的范围不同 | 第26页 |
2. 考虑选择适用“自动化处理”用语,而不采用“电脑处理” | 第26-27页 |
3. 考虑人工检索的处理方式 | 第27-29页 |
四、个人信息权的内容问题研究 | 第29-36页 |
(一) 确定个人信息权内容的必要性 | 第29页 |
(二) 个人信息权权利义务内容的分析 | 第29-36页 |
1. 从体现个人信息权人身属性的角度确定权利义务的范围 | 第30-32页 |
2. 从体现个人信息权财产属性的角度确定权利义务的范围 | 第32-35页 |
3. 从体现个人信息权救济性的角度确定权利义务的范围 | 第35-36页 |
五、对侵犯个人信息权归责原则与责任形式的思考 | 第36-42页 |
(一) 个人信息权归责原则问题 | 第36-39页 |
1. 国家机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37页 |
2. 非国家机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自然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 第37-38页 |
3. 个人信息权侵权责任免责事由 | 第38-39页 |
(二) 关于我国个人信息权的责任形式问题 | 第39-42页 |
1. 停止侵害 | 第39页 |
2.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 第39页 |
3. 赔礼道歉 | 第39-40页 |
4. 赔偿损失 | 第40-42页 |
六、结语部分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