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技术的冶炼厂房空气污染物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我国冶炼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1.1.2 冶炼烟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9-10页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自然对流烟羽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CFD有害物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工业厂房有害物质治理方法 | 第14-25页 |
2.1 含废热工业厂房有害物质的特性分析 | 第14页 |
2.2 控制工业厂房有害物质的通风方法 | 第14-17页 |
2.2.1 局部排风 | 第14-15页 |
2.2.2 全面通风 | 第15-17页 |
2.3 局部排气罩 | 第17-24页 |
2.3.1 密闭罩 | 第18-20页 |
2.3.2 柜式排气罩 | 第20页 |
2.3.3 外部吸气罩 | 第20-21页 |
2.3.4 接受式排气罩 | 第21-23页 |
2.3.5 吹吸式排气罩 | 第23-24页 |
2.3.6 冶炼厂房局部排气罩的优选方案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热烟尘扩散的数值计算理论 | 第25-35页 |
3.1 CFD技术的数值理论 | 第25-27页 |
3.1.1 CFD技术简介 | 第25-26页 |
3.1.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3.1.3 传热与流体流动数值计算的通用形式 | 第27页 |
3.2 湍流模型理论 | 第27-30页 |
3.2.1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 第28-29页 |
3.2.2 湍流模型的选用 | 第29-30页 |
3.3 热浮升力作用下的自然对流原理 | 第30-32页 |
3.3.1 自然对流的物理过程 | 第30-31页 |
3.3.2 自然对流的模拟方法 | 第31-32页 |
3.4 离散项颗粒的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4.1 离散项(DPM)模型的简介 | 第32页 |
3.4.2 颗粒物运动的受力 | 第32-33页 |
3.5 商用软件Fluent的介绍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热烟尘扩散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 第35-49页 |
4.1 热烟尘扩散的实验研究 | 第35-41页 |
4.1.1 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 | 第35-37页 |
4.1.2 卫生香烟尘性质 | 第37-38页 |
4.1.3 卫生香燃烧烟尘在室内扩散的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4.1.4 卫生香燃烧烟尘在室内扩散的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4.2 热烟尘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41-47页 |
4.2.1 几何模型 | 第41页 |
4.2.2 网格划分 | 第41-42页 |
4.2.3 仿真计算的相关设置 | 第42-43页 |
4.2.4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3-47页 |
4.3 热烟尘扩散数值模拟的验证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冶炼厂房污染物治理的CFD分析 | 第49-67页 |
5.1 项目叙述及设计优化方案 | 第49-51页 |
5.1.1 项目叙述 | 第49-50页 |
5.1.2 设计优化方案 | 第50-51页 |
5.2 局部排气罩优化的几点说明 | 第51-54页 |
5.2.1 冶炼烟尘的粒径分布 | 第51-53页 |
5.2.2 基本假设 | 第53页 |
5.2.3 模型介绍 | 第53-54页 |
5.2.4 边界条件 | 第54页 |
5.3 局部排气罩优化的CFD仿真分析 | 第54-66页 |
5.3.1 无排气罩时烟尘扩散的模拟 | 第54-56页 |
5.3.2 局部排气罩形状的选择 | 第56-61页 |
5.3.3 局部排气罩吸气压力的优化 | 第61-63页 |
5.3.4 局部排气罩高度的优化 | 第63-64页 |
5.3.5 局部排气罩尺寸的优化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