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劳教人员希望问卷的编制及其干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问题提出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3页
   ·希望和希望理论(HOPE AND HOPE THEORY)第11-20页
     ·希望的内涵第11页
     ·希望理论(hope theory)第11-15页
     ·有关希望的研究第15页
     ·希望与劳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关系第15-17页
     ·希望的测量工具第17-18页
     ·提高希望水平的心理干预(Hope Intervention)研究第18-20页
   ·团体辅导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20-23页
     ·团体辅导的概念第20页
     ·团体辅导的发展历程第20-21页
     ·我国港、台地区团体辅导的发展现状第21页
     ·团体辅导在大陆的开展及研究现状第21-23页
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23-25页
   ·选题依据第23-24页
     ·现实依据第23页
     ·理论依据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25页
     ·理论意义第24页
     ·现实意义第24-25页
4 研究构想第25-26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假设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页
   ·研究工具第25-26页
5 研究一:劳教人员希望问卷的编制第26-41页
   ·目的第26页
   ·方法与程序第26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6-31页
     ·问卷及项目设计第26-27页
     ·初测过程及项目筛选第27页
     ·样本适当性考察第27-28页
     ·确定因素结构及命名第28-31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1-38页
     ·研究目的第31页
     ·研究样本第31-32页
     ·研究材料第32页
     ·研究工具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8-41页
     ·信度检验第38-39页
     ·效度检验第39-41页
6 研究二:劳教人员希望特质的特点第41-45页
   ·研究目的第41页
   ·研究方法第41页
     ·研究对象第41页
     ·研究工具第41页
     ·统计处理第41页
   ·结果及分析第41-45页
     ·劳教人员希望总体特征第41-42页
     ·劳教人员希望具体特征及差异分析第42-45页
7 研究三:劳教人员希望干预研究第45-54页
   ·研究目的第45页
   ·研究方法第45-46页
     ·研究对象第45页
     ·实验设计第45页
     ·实验假设第45-46页
     ·研究工具第46页
     ·实验程序第46页
   ·团体辅导的实施阶段第46-47页
   ·结果及分析第47-54页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47-52页
     ·劳教人员希望问卷跟Herth希望量表及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相关分析第52页
     ·结果追踪第52-54页
8 讨论第54-58页
   ·关于劳教人员希望特质的结构和特点第54-55页
   ·关于希望干预团体辅导第55-56页
   ·关于研究工具第56-57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7页
   ·本研究需要改进及深入的方面第57-58页
9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下一篇:试论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缺陷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