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永磁电机发展史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问题 | 第13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2.1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1.1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 | 第15-16页 |
2.1.2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6页 |
2.2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关系 | 第16-19页 |
2.2.1 永磁同步发电机转速 | 第16页 |
2.2.2 励磁电动势与气隙合成电动势 | 第16-17页 |
2.2.3 交、直轴电枢反应和电枢反应电抗 | 第17-18页 |
2.2.4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方程及相量图 | 第18-19页 |
2.3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压调整率 | 第19-20页 |
2.4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 | 第20-21页 |
2.5 永磁同步发电机效率 | 第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电压调整率的研究 | 第22-36页 |
3.1 Ansoft Maxwell软件 | 第22-24页 |
3.1.1 Ansoft Maxwell软件简介 | 第22页 |
3.1.2 有限元求解流程 | 第22-24页 |
3.2 基于磁路解析法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 | 第24-25页 |
3.3 固有电压调整率的分析 | 第25-35页 |
3.3.1 气隙长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2 铁心长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电枢绕组每相串联匝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4 定子槽尺寸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5 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6 永磁体的矫顽磁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六西格玛法 | 第36-45页 |
4.1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 第36页 |
4.2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 第36-37页 |
4.3 六西格玛管理概念 | 第37-38页 |
4.4 六西格玛管理DMAIC过程和优点 | 第38-39页 |
4.5 6σDMAIC过程目标的确定 | 第39页 |
4.6 6σDMAIC过程关键因素的确定 | 第39-44页 |
4.6.1 Taguchi方法 | 第40页 |
4.6.2 Taguchi方法主要步骤 | 第40-41页 |
4.6.3 Taguchi方法确定关键因素 | 第41-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多参数优化电压调整率的研究 | 第45-61页 |
5.1 定子槽整体优化 | 第45-47页 |
5.2 永磁体整体与气隙长度优化 | 第47-52页 |
5.2.1 矫顽磁力、气隙长度优化 | 第48-50页 |
5.2.2 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优化 | 第50-52页 |
5.3 铁心长度优化 | 第52-53页 |
5.4 最终方案优化 | 第53-54页 |
5.5 多参数优化电压调整率的永磁同步发电机 | 第54-60页 |
5.5.1 多参数优化最终参数 | 第54-55页 |
5.5.2 有限元仿真 | 第55-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