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狱龟鉴》和《棠阴比事》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原则与方法 | 第7-8页 |
三、研究回顾与展望 | 第8-10页 |
四、宋朝法律兴盛的时代背景 | 第10-15页 |
(一)统治阶级重视法律 | 第11-12页 |
(二)经济发展客观促进 | 第12-13页 |
(三)社会人文因素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折狱龟鉴》和《棠阴比事》文献概述 | 第15-35页 |
第一节 《折狱龟鉴》 | 第16-28页 |
一、作者与成书 | 第16-18页 |
二、卷数和版本 | 第18-21页 |
三、体例 | 第21-23页 |
四、创作目的 | 第23-28页 |
第二节《棠阴比事》 | 第28-35页 |
一、作者与成书 | 第28-30页 |
二、卷数和版本 | 第30-33页 |
三、体例 | 第33页 |
四、创作目的 | 第33-35页 |
第二章《折狱龟鉴》和《棠阴比事》关系研究 | 第35-45页 |
第一节 两书成书背景 | 第35-37页 |
一、《折狱龟鉴》成书背景 | 第35-36页 |
二、《棠阴比事》成书背景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两书差异性分析 | 第37-45页 |
一、内容选择 | 第38-40页 |
二、语言差异 | 第40-43页 |
三、思想方面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两书传播及影响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