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7页 |
1.2 国外运用博弈方法研究污染问题的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1.2.1 基于动态博弈的碳税减排策略分析 | 第17-19页 |
1.2.2 基于动态博弈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分析 | 第19-20页 |
1.2.3 基于动态博弈的地区间合作减排情况分析 | 第20-23页 |
1.3 国内运用博弈方法研究污染问题的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4-28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29-41页 |
2.1 碳排放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29-31页 |
2.1.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9-30页 |
2.1.2 外部性理论 | 第30-31页 |
2.2 博弈论基础 | 第31-33页 |
2.3 微分博弈理论(Differential game theory) | 第33-41页 |
2.3.1 微分博弈函数形式表示 | 第33页 |
2.3.2 微分博弈基本元素的经济学解释 | 第33-34页 |
2.3.3 微分博弈的均衡 | 第34-35页 |
2.3.4 微分博弈的基本技术 | 第35-38页 |
2.3.5 共态变量、汉密尔顿函数的经济学解释 | 第38-39页 |
2.3.6 微分博弈的策略结构 | 第39-41页 |
第3章 基于碳税调控下的多地区排放微分博弈分析 | 第41-65页 |
3.1 企业竞争情况下的政府碳税调控博弈模型 | 第42-46页 |
3.1.1 政府动态碳税调控策略分析 | 第42-44页 |
3.1.2 排放总量约束下的碳税调控策略分析 | 第44-46页 |
3.2 基于排放存量累积影响下的碳税调控博弈模型 | 第46-53页 |
3.2.1 社会主体最优化博弈分析 | 第47-49页 |
3.2.2 碳税调控下的企业主体最优化博弈分析 | 第49-51页 |
3.2.3 线性—凸函数碳税调控下的政府企业博弈分析 | 第51-53页 |
3.3 基于两类企业转化的政府——企业碳税调控博弈模型 | 第53-65页 |
3.3.1 基础模型建立 | 第53-58页 |
3.3.2 考虑排放累积线性损害的企业转化模型 | 第58-62页 |
3.3.3 数值举例 | 第62-65页 |
第4章 碳排放交易系统下的多地区排放微分博弈分析 | 第65-87页 |
4.1 碳排放许可权的初始分配方案分析 | 第65-69页 |
4.1.1 博弈理论分析 | 第65-67页 |
4.1.2 实证模型分析 | 第67-69页 |
4.2 基于碳排放交易的地区间排放博弈分析 | 第69-74页 |
4.2.1 基础模型建立 | 第69-71页 |
4.2.2 考虑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博弈模型 | 第71-74页 |
4.3 基于排放权出售情况的地区间竞争博弈分析 | 第74-87页 |
4.3.1 双寡头竞争模型建立 | 第74-79页 |
4.3.2 两类情形下地区间策略的比较 | 第79-82页 |
4.3.3 数值举例 | 第82-87页 |
第5章 污染越界影响下的多地区合作减排微分博弈分析 | 第87-111页 |
5.1 考虑发达-发展中地区间合作排放策略微分博弈 | 第87-92页 |
5.1.1 不合作情况下的策略分析 | 第88-90页 |
5.1.2 合作情况下的策略分析 | 第90-92页 |
5.2 考虑多政府污染越界影响下的地区间排放策略微分博弈 | 第92-98页 |
5.2.1 模型建立 | 第92-93页 |
5.2.2 地区政府最优策略分析 | 第93-96页 |
5.2.3 对比与分析 | 第96-97页 |
5.2.4 分配机制的设定 | 第97-98页 |
5.3 考虑污染越界影响下的政府-企业排放策略微分博弈 | 第98-111页 |
5.3.1 非合作微分博弈分析 | 第100-102页 |
5.3.2 合作微分博弈分析 | 第102-104页 |
5.3.3 分配机制的设定 | 第104-106页 |
5.3.4 数值举例 | 第106-11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6.1 结论 | 第111-11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