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论文

山地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对象和目的第12-13页
   ·选题的意义第13页
   ·论文框架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研究思路第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2 宜居城市研究综述第16-25页
   ·“宜居城市”的内涵第16-18页
     ·什么是宜居城市第16-17页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第17-18页
     ·宜居城市评价的基本框架第18页
   ·相关概念辨析第18-21页
     ·宜居硬环境概述第18页
     ·山地城市的界定第18-19页
     ·宜居城市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第19-21页
   ·国内外人居环境发展综述第21-25页
     ·国外人居环境综述第21-23页
     ·国内人居环境综述第23-25页
3 重庆市人居环境建设概况第25-35页
   ·重庆市基本情况介绍第25-27页
     ·自然区位概况第25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5-26页
     ·特殊地位介绍第26-27页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现状第27-29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27-28页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第28-29页
   ·重庆都市圈人居环境整体评价第29-31页
     ·居民认为目前重庆的总体宜居水平较低第30页
     ·“平安重庆”满意度最高,“健康重庆”满意度最低第30-31页
     ·“宜居重庆”最受重视第31页
     ·“重庆速度”值得关注第31页
   ·典型山地城市经验借鉴第31-35页
     ·青岛第31-32页
     ·新加波第32-33页
     ·温哥华第33-35页
4 山地城市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44页
   ·山地城市宜居性组成要素分析第35-37页
     ·山地城市宜居性概要第35页
     ·组成要素概述第35-37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7-44页
     ·评价原则第37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7-44页
5 渝北区人居环境建设实证研究第44-58页
   ·重庆市渝北区概况第44-45页
     ·自然环境特征第44页
     ·行政区划第44页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第44-45页
   ·渝北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指标数据的获取第45-47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47页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第47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渝北区宜居环境研究第47-55页
     ·评价选用的方法及其理论过程第47-51页
     ·评价具体过程第51-55页
   ·重庆渝北区人居环境历史对比评价第55-58页
6 渝北区人居环境的不足与优化第58-63页
   ·渝北区人居环境系统特征分析第58-59页
     ·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同步发展第58页
     ·人居环境建设进入软环境主导时期第58-59页
     ·资源分布不平衡,局部地区环境恶化第59页
   ·渝北区人居环境优化第59-63页
     ·做好规划第59-60页
     ·改变政府的角色,构建服务型政府第60-61页
     ·引进企业BT,提高硬体环境第61页
     ·完善综合配套,促进地产业繁荣第61-62页
     ·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城市边缘区建设第62-63页
7 结语第63-65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3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63-64页
   ·论文不足之处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A 重庆都市圈(主城九区)宜居性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第68-70页
附录B 主城九区各项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值第70-72页
附录C 重庆市渝北区宜居性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第72-73页
附录D 渝北区各项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值第73-74页
附录E: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下一篇:三次产业视角下渝东南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