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传统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 第10-12页 |
| 1.2.1 频域识别法 | 第10页 |
| 1.2.2 时域识别法 | 第10-12页 |
| 1.3 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在工程学科中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框架结构的建模方法 | 第17-35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17-18页 |
| 2.3 裂纹引起的柔度系数及裂纹梁的刚度矩阵 | 第18-21页 |
| 2.4 框架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21-22页 |
| 2.5 Newmark-β数值算法 | 第22-24页 |
| 2.5.1 Newmark-β数值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 第24页 |
| 2.6 框架结构的时域分析 | 第24-33页 |
| 2.6.1 裂纹类型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 第25-27页 |
| 2.6.2 激励频率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 第27-30页 |
| 2.6.3 裂纹深度对框架结构的影响 | 第30-33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框架结构响应的频域特征 | 第35-45页 |
| 3.1 谐波平衡法 | 第35页 |
| 3.2 裂纹框架系统的力学模型 | 第35-36页 |
| 3.3 系统的剩余量方程 | 第36页 |
| 3.4 剩余量动力学方程的谐波分量特征 | 第36-38页 |
| 3.5 裂纹梁系统稳态响应的频率特性 | 第38-40页 |
| 3.6 剩余量动力学方程的谐波分量特征的验证 | 第40-4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定量诊断研究 | 第45-55页 |
| 4.1 裂纹位置定量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 第45页 |
| 4.2 悬臂梁的裂纹位置诊断 | 第45-49页 |
| 4.2.1 常开裂纹 | 第46-48页 |
| 4.2.2 呼吸裂纹 | 第48-49页 |
| 4.3 框架结构的裂纹位置诊断 | 第49-53页 |
| 4.3.1 常开裂纹 | 第49-51页 |
| 4.3.2 呼吸裂纹 | 第51-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测点位置的拓扑优化 | 第55-61页 |
| 5.1 概述 | 第55页 |
| 5.2 有效独立法 | 第55-57页 |
| 5.3 模态保证准则 | 第57-58页 |
| 5.4 传感器优化布置算例 | 第58-6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