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1.2.2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6-17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2 论文创新 | 第17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第三方治理概述 | 第18-29页 |
2.1 第三方治理的兴起及内涵 | 第18-22页 |
2.1.1 第三方治理的兴起 | 第18-20页 |
2.1.2 第三方治理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3 第三方治理的意义 | 第21-22页 |
2.2 第三方治理的理论构架及其适用性分析 | 第22-25页 |
2.2.1 第三方治理的理论构架 | 第22-24页 |
2.2.2 第三方治理的适用性分析 | 第24-25页 |
2.3 法律责任:第三方治理新视角 | 第25-28页 |
2.3.1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承担的学说评述 | 第25-26页 |
2.3.2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内容及特征 | 第26-27页 |
2.3.3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认定的复杂性 | 第27-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制度现实障碍分析 | 第29-34页 |
3.1 第三方治理现状 | 第29页 |
3.2 第三方治理运作形式 | 第29-30页 |
3.3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制度的现实障碍 | 第30-33页 |
3.3.1 第三方与排污企业法律责任界定不清晰 | 第31-32页 |
3.3.2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 第32页 |
3.3.3 第三方治理行政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2页 |
3.3.4 第三方企业融资机制不健全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的域外经验 | 第34-39页 |
4.1 国外第三方治理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4.2 美国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5-36页 |
4.2.1 第三方治理相关法律责任制度的发展 | 第35页 |
4.2.2 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 | 第35-36页 |
4.3 日本第三方治理的相关制度 | 第36-37页 |
4.3.1 第三方治理相关法律责任制度的发展 | 第36页 |
4.3.2 制定明确的法律政策 | 第36-37页 |
4.4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页 |
4.5 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的制度构建 | 第39-46页 |
5.1 明晰第三方和排污企业的法律责任 | 第39-41页 |
5.1.1 完善第三方治理相关立法 | 第39-40页 |
5.1.2 将第三方纳入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 第40页 |
5.1.3 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 第40-41页 |
5.2 强化政府对第三方治理的引导作用 | 第41-43页 |
5.2.1 发行政策支持 | 第41-42页 |
5.2.2 实施奖惩措施 | 第42页 |
5.2.3 制定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5.3 构建第三方治理信用评价体系 | 第43-44页 |
5.3.1 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 第43页 |
5.3.2 健全信用监管制度 | 第43-44页 |
5.4 创新第三方市场融资方式 | 第44-45页 |
5.4.1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 第45页 |
5.4.2 丰富市场融资模式 | 第45页 |
5.5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1.结论 | 第46页 |
2.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