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 叶栅-轴系统模态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1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叶栅-轴系统模态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1.2.2 基于动态子结构法的叶栅-轴系统模态特性研究 | 第20-21页 |
1.2.3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叶栅-轴系统模态特性研究 | 第21-22页 |
1.3 典型电气故障下叶栅-轴系统振动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1 典型电气故障分类 | 第23页 |
1.3.2 典型电气故障下系统振动响应的研究 | 第23-24页 |
1.4 尾迹激励下叶栅-轴系统振动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4.1 机组内蒸汽凝结流动的研究 | 第24页 |
1.4.2 流固耦合界面数据传递方法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3 尾迹激励下叶栅-轴系统振动响应的研究 | 第25-26页 |
1.5 现存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1.5.1 现存问题 | 第26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3 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2章 叶栅-轴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求解 | 第29-45页 |
2.1 叶栅-轴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9-41页 |
2.1.1 叶栅-轴系统依各级叶栅相对柔性简化 | 第29-32页 |
2.1.2 基于C_N群理论的叶栅-轴系统降维 | 第32-34页 |
2.1.3 叶栅-轴系统的有限元离散模型 | 第34-35页 |
2.1.4 电气故障扭矩和尾迹激振力等效模型 | 第35-37页 |
2.1.5 叶栅-轴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37-41页 |
2.2 叶栅-轴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求解方法 | 第41-44页 |
2.2.1 系统模态特性的求解 | 第41-42页 |
2.2.2 故障扭矩下瞬态响应的求解 | 第42-43页 |
2.2.3 尾迹激励下谐响应的求解 | 第43-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叶栅-轴系统模态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45-55页 |
3.1 叶栅-轴系统的模态特性 | 第45-48页 |
3.1.1 系统的固有频率及振型 | 第45-47页 |
3.1.2 叶栅与轴间振动耦合规律 | 第47-48页 |
3.2 叶栅柔性对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3.2.1 叶栅柔性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2 叶栅振动级间耦合 | 第50-51页 |
3.3 转速对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3.3.1 转速对系统各阶模态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2 运行工况下叶栅柔性对倍频共振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典型电气故障及尾迹激励下叶栅-轴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55-69页 |
4.1 短路故障扭矩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55-59页 |
4.1.1 两相短路扭矩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55-57页 |
4.1.2 三相短路短路扭矩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57-59页 |
4.2 非同期并网故障扭矩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59-63页 |
4.2.1 120°非同期并网扭矩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59-61页 |
4.2.2 180°非同期并网扭矩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61-63页 |
4.2.3 几种典型故障对系统危害程度的对比 | 第63页 |
4.3 尾迹激励下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63-66页 |
4.3.1 基于平衡凝结模型的尾迹激振力 | 第63-65页 |
4.3.2 尾迹激励下系统振动响应分析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